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两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请以“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

下面两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请以“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             在心间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恰当填写词语(如亲情、快乐、泪水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

(3)字数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有种幸福在心间流淌 幸福就像一堆散落在地板的玻璃珠,大家捡到的机会都是公平的,当然--只要你愿意弯下腰---题记 “幸福”是大家都众所皆知的一个词汇,可幸福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鸣响了.”对于高尔基来说,读书便是幸福的.那么,幸福,对于我来说,亦然. 曾几何时,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蜗在被窝里,打着一盏小小的台灯,暧昧的灯光擦过脸颊,印出书中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心 却仿佛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随着书中的情节心情也跌宕起伏.就算是上课,我也再书,特别是碰上我不怎么喜欢的数学课,我便一头扎进桌斗,因为那里有一本我放 不下手的书.当然,伴随着的烦恼是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我从原来的班级前十,掉到了二十,又到了二十开外…但我仍乐此不疲的自顾自的沉浸在浩瀚的书中世 界里.为此少不了父母的烦恼,看着我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他们只得把我的书没收,并答应只有考试考好了才还给我. 还记得当时我整个晚上都睡不好了,满脑子想的就是看书,可父母这次竟把所有的书都收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片都没留下.我无奈之下只好开始决定好好用功读书,让父母把书还给我. 于是突然发现,有那么一个在被窝里偷偷看书的小身影不见了,还有那么一个上课不好好听讲在桌斗下看书的小身影也不见了.多出来的是一个在晚上用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小女孩. 以前读书的那段快乐的回忆并没有因为我的改变而消失,反而更加的另人回味了. 于是我为了早日拿到心爱的书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那时的我只是单纯的想着完成任务,拿到自己想要的“报酬”(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功利化但我那时就真的是那么想的)--书. 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是突然而又巨大的,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喜悦甚至超过了读书本身的乐趣.我发现这种通过努力赢得的成果的这份喜悦,胸中的这股莫大的幸福感,是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 也许幸福真的很简单,早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现在,更是体会出了努力后更加巨大幸福感. 其实我要感谢父母,能让我明白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幸福,才是最珍贵的.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有种幸福在心间,就像一个人想捡起地上散落的名为幸福的珍珠,就必须的弯腰,不然你什么都得不到. 【解析】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美丽”。文题只有一个词,这上词也就是题眼。所以审题要在着眼这个词。用单个词语作题目的文章,一般要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空间,缩小写作的切入点。既然是“美丽”,那就不能展现给人丑陋的一些东西。可以写大自然绽放的美丽,但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景物的描摹上,应该进行联想升华,深刻感悟大自然中所蕴含的美丽如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热情、秋天的包容、冬天的孕育等;可以写品质上所绽放的美丽,如坚强、乐观、宽容、善良、拼搏等,如霍金是美丽的,他的美丽绽放于不懈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抗争;丛飞是美丽的,他的美丽绽放于博大宽容的爱心;可以写亲情、写友情、写人性,表现这些美好的情愫绽放出的美丽。总之,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统一。从文体上来看,可以选择记叙文,记述生活中的各种“美丽”;也可以选择议论文来写,如运用历史上那些经过精神和灵魂洗涤的美丽,来阐述“美丽”的真正内涵。总之,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 (2)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 在心间流淌”,首先这个题目可填的词语有“幸福”、“爱”等一些能表达内心美好情感的词语,通过描写一件与之有关的事情来体现,“在心间流淌”其实只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其实整个题目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美好的情愫时时萦绕在自己的心头。因而,这个题目的写作难点关键在补题,补写的内容就是写作的重点。这个题目还暗示我们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写此作文题目,建议写记叙文,不建议写议论文,因为写议论文难度较大。另外,心里描写在本文的写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赶考的棉树 汪亭

①从小到大,我的兴趣一直非常广泛,性格也很要强。画画、书法、写作,必须样样出色才行,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②那年,高考临近,每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都在班级垫底。压力让心高气傲的我无比沮丧,一度心灰意冷,不想参加高考了。周末,我逃回了家。在屋后的一块棉花地里,我望见父亲站在棉树丛中,正拿着剪刀麻利地剪下棉花枝叶。衬衣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父亲的背上,我远远地注视着,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会儿,父亲弯腰用草绳把剪下的枝叶捆了起来。就在这时,他看见了我,顿时神情很惊讶,朝我大喊:“小子,咋回来了啊?” 

③我低着头,沉默不语,摆弄狗尾巴的双手不停地颤抖。我实在不敢看父亲那被骄阳晒烤得如黑炭般的脸。父亲见我良久没有吱声,匆忙跑到我身旁,把自己头顶上的草帽摘下扣在我的头上,关切地问:“是不是没有生活费了?”

④我压低声音,快速地说了句:“我不参加高考了。”

⑤父亲的表情顷刻凝固。原以为他会对我吼叫,甚至拿起棉花枝抽我一顿。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可父亲却意外地轻声细语问我:“为什么?”

⑥我仍然不敢抬头,兀自一五一十地把心事告诉了他。父亲就势在我身旁坐了下来,点燃了一根劣质香烟。在沉默了好久后,他突然指着旁边的一捆棉花枝,憨笑地问我:“小子,知道为什么我把这些枝叶剪下来吗?”我无精打采地摇了摇头,心里也正在纳闷。

⑦父亲猛地吸了口香烟,很平静地说:“这些枝叶在棉树上,不但是多余的,而且还影响着整株棉树结苞开花。其实,每株棉树只需要三五枝最好,这样所有的养分就会集中起来,结出许多饱满的花苞。所以,每年我都要剪掉一些棉树枝。”

⑧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阵阵微风吹过,这片棉树,因为枝叶稀少,每枝都能摇曳弄姿,尽情享受着清风的抚摸。

⑨父亲拍拍我的肩,背上棉枝,朝家走去。我跟在身后,父亲接着说:“其实啊,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株棉树呢?枝叶多了,当然结不出好的果实。兴趣太过广泛,便影响了主干的发育,明白吗?”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仿佛涌进一片阳光,透亮了许多。我重新回到学校,将学习以外的兴趣抛下……那年8月,我收到了一所专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⑩如今,我一直铭记着父亲当年的那番话,他用朴实简单的务农经验告诉了我终生受益的生活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棉树。当生活中各种枝叶繁茂地疯长时,我们应该立即有选择地剪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几枝上,然后用心地去浇灌栽培。这样,我们的“棉树”,才能开出更好更饱满的花朵

1.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内容。

2.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请揣摩并写出的内心活动。

3.本文在构思上具有抑扬结合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结合文意,文中画线句子中棉树指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运用了___________  修辞方法。

2.从颈联看,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甲】[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异二者之为      _____

(2)吾谁与______

(3)万里为之记   ______

(4)又十四言别妻子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列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4.请写出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的共同点。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描绘了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终南别业》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4)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表达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居躬耕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___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文中的语句回答), 文章中微露主旨(为后人传诵)的句子)。

(6)《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填空

(1)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请写出文段中的“他”是 ___________ ,这段文字出自名著是《 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童年》讲述的是高尔基童年生活,再现了俄罗斯下层任命的生活状况。

B.诗集《繁星》《春水》表现了爱的哲学的主题。

C.《西游记》的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