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②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③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

                  。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⑤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

⑥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⑦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⑧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

                 。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⑩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

⑪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

⑫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⑬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细细体味行走着阅读的滋味。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哪几次“行走着阅读”的经历。

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④段和第⑤段中的横线处,第④段应填______,第⑨段应填______

A那是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

B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

3.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行走着阅读”为题,有什么好处?

5.最后一段写到“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1.①坐在大货车上读父亲的藏书;②上大学时沿着大操场跑道读书;③坐火车去西部的途中阅读。 2.AB 3.景物(环境)描写。渲染温馨甜美的氛围,表达”我”对“行走着阅读”的无限向往之情。 4.①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③蕴含着作者对“行走着阅读”的喜爱之情,点明文章的主旨。 5.在内容上,将“现在的阅读”与“过去的阅读”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行走着阅读”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那是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引出了下文的回忆,应该放在第④段开头;“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引起下文的“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应该放在第⑨段开头。 3.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突出了环境的优美和温馨,强调了对这种阅读方式的喜爱。 4.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妙处的分析。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一语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行走着阅读”概括了文章的几个事件,是文章的线索,也表达了对这种阅读方式的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对指定段落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具体分析文章的内容,“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虽身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将读书的不同状态进行对比,写出了对“行走着阅读”深切的怀念与期盼。同时议论、抒情的语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九年级(1)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我写班训】班训一般具有导向、规范、激励的功能,请仿照下面的示例,拟一则班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一: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示例二:一步两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2)【我爱班徽】班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反映同学们的共同追求,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归属感。下图是该班同学设计的班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内容及寓意。

(3)【我改板报】黑板报是一个班级的重要宣传窗口和教育平台。下面是王惠同学拟的黑板报内容,请你按要求完成①~②题。

九年磨一剑,志向凌绝顶。决战六十天,雄风斩涛浪。听,中考的冲锋号已经打响,青春的我们必将高翔。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中考是我不懈的追求。拼搏六十天是我庄严的承诺。是雄鹰,就得搏击长空;                    。我们的人生必将在六月闪光,我们的梦想必将在六月飞翔。三载拼搏,一朝圆梦;青春无悔,众志成城。

①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②根据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句式要与前句均一致)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B.《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法国

C.《骆驼祥子》——老舍——中国现代  D.《童年》——高尔基——苏联

(2)《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两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呼保义”是_______的称谓,“玉麒麟”是_______的称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徽派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层峦叠障,溪流纵横,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得这里山林繁茂,一片葱lóng。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于抓住山水做文章。这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支流的“细胞”。徽派建筑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xié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葱lóng______    静______    和xié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枕山傍水”中“傍”的意思是_______;“融为一体”中“融”的意思是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_____________,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②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李煜《相见欢》中既写出秋天的萧瑟,又道出作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前四句

 

查看答案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