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关关雎鸠,___。 (...

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关关雎鸠,___ (《诗经 关雎》)

(2)蒹葭萋萋,____  (《诗经 蒹葭》)

(3)一日不见,____   (《诗经 子衿》)

(4)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阡陌交通,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微》)

(8)送别诗中,既有王维“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的缠绵伤感,也有王勃“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广阔襟怀。

 

在河之洲 白露未晞 如隔三秋 气蒸云梦泽 洛阳亲友如相问 鸡犬相闻 胡为乎泥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晞,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一路繁花,满目青山。推开门,走出城,眼前处处是春光。

自然如此,人生亦然。春光不仅在大自然中,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更在我们的心中。只要你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总会找到你想要的“春光”无限。

请以“春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游钓台记(节选)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注释】①汉严先生: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他年少时就很有才气,光武帝多次召他为谏议大臣,他却婉拒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②夙:向来,一直。③奉檄(xí):等于说奉命。"檄",古代书写公文的木简,此指使命。④舣:停船靠岸。⑤磴:山路上的石阶。⑥云台:这里指朝廷。⑦杰然卓立:杰出而挺立。⑧若:你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⑴ 山水皆有______⑵ 清风______在下风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山 既 奇 秀 境 复 幽 倩 欲 舣 舟 一 登 而 舟 子 固 持 不 可。

3.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作者在“足不及游”钓台时,选择以“目游”、“鼻游”、“舌游”、“神游”、“___”钓台,游后真切地感叹道:“__________”。其中“神游”时,作者将“______”比为“云台诸将相”,衬托了他对严子陵的____________之情。

 

查看答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____________              (2)折蛇行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例如“如鸣佩环”,用佩环自然相碰发现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水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 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 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