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一路繁花,满目青山。推开门,走出...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一路繁花,满目青山。推开门,走出城,眼前处处是春光。

自然如此,人生亦然。春光不仅在大自然中,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更在我们的心中。只要你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总会找到你想要的“春光”无限。

请以“春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例文 春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古人吟诵的春天是极美的,在现在看来,春天也是美丽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春天来了,鸟儿都在为春天歌唱,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所有的虫儿们,鸟儿们都出来看看春的美好。春风拂过,不似冬风般冷冽,不如夏风般温热,春风是温暖的、柔和的,春风拂过,像是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满满爱意和柔情。春光是独特的,总是暖暖的,照入人心,给人披上了一层金色,如披着一层薄纱,轻柔自在。 春天是带有魔力的季节。春天刚一来,刚经过冬天的树丫就冒出了一颗颗翠绿色的小豆豆。嫩芽从树梢中长出。给光秃秃的大树穿上了春衣,都年轻了好多呢!柳树条已经长出了新叶,兴高采烈地垂在空中。春风飘过,都要伴上迷人的一舞来彰显她的舞姿。春天给树儿带来了新生,让它充满了活力。 春天来了,要数最高兴的就是花了。春天是帅气的美男子,艳丽美丽的花朵都要跟随他的脚步来展示自己的美丽。一夜之间,原是秃秃的枝条都变成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那亮丽的身体外面,包着一件外衣,甚是诱人。花一点一点地绽放出它的美丽,五颜六色:红的,紫的,白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学校的玉兰、海棠、樱花、梨花,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给我们带来每天的好心情。一眨眼,它就在跟你招手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勤劳的季节。春天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快乐,就让我们享受春天的无尽美好吧!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春光”也有两种含义,可以是春天美丽的景色,也可是一种幸福或者满意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写外面的美丽景色,也可以写打开心门,去迎接美好,这两种思路都可以。如果写一篇记叙文时,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所以在文章中要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游钓台记(节选)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注释】①汉严先生: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他年少时就很有才气,光武帝多次召他为谏议大臣,他却婉拒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②夙:向来,一直。③奉檄(xí):等于说奉命。"檄",古代书写公文的木简,此指使命。④舣:停船靠岸。⑤磴:山路上的石阶。⑥云台:这里指朝廷。⑦杰然卓立:杰出而挺立。⑧若:你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⑴ 山水皆有______⑵ 清风______在下风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山 既 奇 秀 境 复 幽 倩 欲 舣 舟 一 登 而 舟 子 固 持 不 可。

3.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作者在“足不及游”钓台时,选择以“目游”、“鼻游”、“舌游”、“神游”、“___”钓台,游后真切地感叹道:“__________”。其中“神游”时,作者将“______”比为“云台诸将相”,衬托了他对严子陵的____________之情。

 

查看答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____________              (2)折蛇行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例如“如鸣佩环”,用佩环自然相碰发现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水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 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 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查看答案

吴兴杂诗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注释: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四水:湖州市有东苕溪、西苕溪等四条主要河流。

1.诗歌的前两句“抱”和“遍”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2.诗歌的后两句含义深刻,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依次从候应现象、________、祭祀活动、________________ 五个方面介绍了春分的相关知识。

2.选文第④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面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

4.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几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

【材料一】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5天,天空出现彩虹。

——(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