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④段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指出其中一种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1.①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②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不足以锻炼耐心。③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道路的方式也改变了。④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弱,出现了多动症等现代疾病。 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如:作比较。将“使用智能触屏手机的人”和“使用普通按键手机的人”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用触屏手机的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这一大脑结构改变特点。 3.“不断”一词表限制,在句中是说在智能手机屏幕上敲打的动作对塑造人大脑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4.C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从“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强调了用触屏手机的人大脑皮层更加活跃。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不断”强调了敲打这个简单的动作重复却对塑造大脑起着重要作用。 4.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到相关语段与选项进行比对,即可选择。根据“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可知A的说法错误;根据“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可知C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知D的说法太绝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②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亮蜡烛。②昧:暗。③行:行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蒙以军中多务。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

(3)蒙始就学。_____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矣!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孙权和师旷劝人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小池》,完成后面小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2.第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默写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④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⑥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年轻时的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上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我们向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指引着梦想的方向。向往太阳,向往它喷薄而出的壮丽,向往它哺育一切的博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白云,向往它变幻莫测的飘逸,向往它超凡脱俗的纯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