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修炼,就是修心炼身,一次次的修炼...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修炼,就是修心炼身,一次次的修炼使你身体强壮、心性坚韧,使你的青春年华变得更加丰盈多彩。请以“我的青春修炼”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近日,8700万名Facebook用户信息泄漏问题引发热议。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只要在网上“掠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们不知不觉都成了“信息透明人”。住址行踪、行为习惯、欲望需求、亲友交往等个人隐私的无限暴露,可能会造成个人行为被控制,社会规则被破坏。请你发挥想象,以“拯救信息透明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我的青春修炼 懵懂的岁月已悄然逝去,纯真无邪已定格在过去,我们的青春如霓虹灯般绚烂,却逃不过那繁华背后的落寞,从懂得什么是微笑背后的忧伤那一刻起,我们便踏上那条名叫“青春”的未知路。 在这青春的旋律中,我们就是主角,曾经的叛逆与疯狂,曾经的辛酸与眼泪,曾经的感动与梦想,都已随风而逝,留下的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 仍记得那次几个同学一起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出学校出去玩,尽管最后被发现了,还挨了顿批,可谁在乎那个?玩的痛苦不就得了,想想也对,那是该叛逆的时代嘛! 仍记得那次期末考试快结束时,我们寝室的同学在一起谈了很晚,谈了以后的理想,也说了分别的伤感的话。这是同学们在一起最后的一次相聚,每想到这,我的鼻子总是酸酸的,曾经朝夕相伴的同学就要走了,怎么能不伤感呢? 仍记得那次考试退步很大,事后老班跟我谈了很久,他对我说:“现在的社会竞争力太大了,稍不留神就会落在别人后边,更别说不注意了,一定不能轻视啊!”晚上回到寝室, 也想了很多关于未来的事情,想到了曾经的梦想,不禁为过去的放任痛悔泪流。是啊,该努力了! 我们都是梦想的创造者,我们抱着梦想踏入青春,带着感动度过青春,带着希望迈出青春、走向未来。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未来就靠我们的双手去绘画出来。因此我们就应该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青春修炼过程。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我的青春修炼”。联系当今社会实际,有些年轻人总想一气呵成,一步登天,一口吃个胖子,总想寻找捷径,结果失败连连。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主动面对挫折,主动接受磨难,主动接受各种反面或者负面因素的影响并转化成正能量,不断地“修炼”自己;要看到优良成绩必须付出巨大努力,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毕竟“彩虹总在风雨后”“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从文体的角度看,应该比较开放,但写作时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不能信马由缰,还是应该写出符合某种特定文体要求的文章。作文标题(二)“拯救信息透明人”。注意“信息透明人”的具体含义是“住址行踪、行为习惯、欲望需求、亲友交往等个人隐私的无限暴露,可能会造成个人行为被控制,社会规则被破坏”。那么“拯救信息透明人”除了解释“拯救”的原因之外,还要写出怎么做的问题。所以如果编故事,就要发挥想象,通过描述事件来写出以上的内容。描写要细腻生动感人,切忌脱离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简单生活》,完成下列小题。

简单生活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久违的独处安宁,是知己间的心有灵犀,是人们所向往的纯粹、真诚的社交。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欲望和喧嚣不绝于耳,简单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的渴望。

1845年,为了学习如何以更审慎的态度生活,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搬离喧嚣的闹市,独自一人住进了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这或许是对简单生活最好的诠释:只有慎独、慎友、慎交,才能拥有简单生活。

简单生活需要“慎独”。这里的“慎独”,是指在独处中完成对自我灵魂的洗礼。一个人,一盏灯,一杯香茗,独自谨慎地反思省察,在纷扰中重新寻回迷惘的内心,生活的声声悠远、字字珠玑才会在茶香弥漫中浮现。【甲】给自己一个面对自我的机会,澄静思考,看清初心,返璞归真。

简单生活需要“慎友”。“慎友”就是不要错过以心相交,以情相惜的那一个遇合。【乙】知音难觅,正如伯牙与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汪伦与太白的一汪桃花潭深,可遇而不可求。而这个遇合又是如此简单,双方除了两心相知的默契别无所求,只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一枝梅花,或如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一句邀约,就能彼此会意。

简单生活需要“慎交”。【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之交是简单自然的,可缘志趣投合而随心聚首,不因利益诱惑而刻意逢迎。“慎交”是对自己朋友圈的审视、选择和重组,删繁就简,激浊扬清,活出真实的自我。

智利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豪华落尽见真淳,简单,才是本色生活的开始。

1.下面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慎独”、“慎友”、“慎交”三个角度论述了怎样拥有简单生活。

B. “独处”时的“反思省察”与《论语》中所说的“三省吾身”意思相近。

C. “慎友”就是以心相交,以情相惜,所以人的一生有一个知音就足够了。

D. “君子之交”,是指君子之间自然真诚的交往不会掺杂着铜臭之气。

2.根据文意,将下面的三句引言分别填入原文的【甲】【乙】【丙】处,依次应为: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只填写序号)

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②庄子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③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3.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必不可少。你怎样划定你的“朋友圈”?请结合文章内容,与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材料一】近五年我国生态修复成果图示

【材料二】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是昔日荒漠塞罕坝无比凄凉的景象;“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这是如今万顷绿洲塞罕坝怡人的美景。塞罕坝林场几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地球卫士奖”。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走过的是一条尊重科学、遵从规律的科学造林、护林之路。改“遮荫育苗”为“全光育苗”,改密植的造林模式为异龄、复层、混交的营林模式,改“中心靠山植苗法”为“三锹半植苗法”,塞罕坝人恪守“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为人类治理荒漠、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三】

初春时节,走进赣闽交界处的江西资溪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林苍翠、清泉潺潺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幅美丽画卷的背后是资溪十五年的生态坚守。某企业欲投资180亿元在资溪建一大型火力发电厂,资溪婉拒了;外商想在资溪开发年创税收近千万元的磁铁矿,资溪还是拒绝了……近三年来,资溪这个位于鄱阳湖流域、财政收入仅6亿多元的山区小县,婉拒了近百个工业污染项目、超过300亿元的投资额。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外一组数据:资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7.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36万,全县主要河流水质保持稳定。“我们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守住资溪的生态红线,就是守住长江的生态红线。”资溪县委书记吴建华说。

与资溪一样,中国众多县市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努力积累更多的生态财富,用生态红线守护发展“绿线”,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1.阅读【材料一】,依据其中一项内容,说说你对图中“斐然”一词的理解。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可为其他国家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

3.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网上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人认为,我国目前尚在工业化中期,整体污染水平还处于高点,需要等到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治污的“拐点”才能到来,污染水平才会低于环境容量。

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解说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完成下列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说起思乡之情,最贴切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最令人魂牵梦绕的莫过于家乡的炊烟。

②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玩得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必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尽量准时生火做饭,村里最先升起的这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

③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母亲在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

④炊烟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中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

⑤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再熥上几个馒头,配上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⑥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⑦最美的是傍晚的炊烟,最能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相继回了家,晚饭自然要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⑧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但他的“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却令我疑惑:炊烟也能被沾湿么?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炊烟的确也能被沾湿,因为                            

⑨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挥毫泼墨,自由舒展,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妙境只有真正懂它的人才体会得到。并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有删改)

1.在作者眼中,家乡的炊烟三餐有别早上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________傍晚的炊烟则__________都和庄稼人的生活节奏相吻合。

2.母亲将炊烟比作“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而“我”则把炊烟比作“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请联系全文,分别说说你对这两个比喻的理解。

3.请根据文意在第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4.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庄户人家也搬进了高楼,炊烟袅袅的景象如今恐怕很难见到请你结合这一背景,围绕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向作者提一个问题,并写下作者可能给出的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孔子说“勇者不惧。”名著中有很多勇者形象,请从《水浒传》《西游记》《红岩》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下面几则语录出自《论语》,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以上四则语录,都提到了“勇”。孔子认为“勇”总是与________等美德紧密联系;如果仅逞匹夫之勇,则可能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