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书巢记》)

】①[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②[]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槁(gǎo),干枯。④[]靠近。⑤[]确实。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以素琴      众口难    B. 自笑曰    浅尝

C. 无案牍之    好逸恶    D. 于前    出新

2.【甲】文中,刘禹锡因“①________(用原文回答),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乙】文中,陆游因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而笑称自己的居室为“巢”。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都不在意居室的条件,只注重________

3.陶渊明自得于田园,刘禹锡安处于陋室,陆游乐居于书巢……每当你内心躁动不安的时候,会想到谁?他的处世态度给予你怎样的启迪?

 

1.B 2.德馨到处杂乱堆放的书围绕着我,如同堆放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道德品质 3.我会想到刘禹锡,他在困境中洁身自好的品格总能给我启迪,让我戒骄戒躁,静心读书。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就”之意。A前者“弹”,后者“协调”。C前者“使……劳累”,后者“劳动”。D前者“摆放”,后者“旧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阅读和默写

阅读《饮酒》,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歌的前四句诗人通过自问自答表明了他______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就体现在 “②_______”两字中。

2.诗中两处画线句是诗人田园生活的写照请任选其一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抒归隐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借苔花寄凡人之志……梅、杏、桃、荷、海棠等花朵的芳姿始终摇曳在诗文中历久弥新《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因“________,夹岸数百步”而找到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六月西湖因“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而格外引人遐思。李白的“③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尽写悲愁之思;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满溢惊喜之情。“⑤________________”,染有花香的诗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随口诵出。花语就是心声,不厌百回吟咏。

 

查看答案

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下列小题。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掉落的插图。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放回《_____》一书中去,理由是_______

(2)小林准备制作一张介绍《骆驼祥子》的荐书卡草稿如下:

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京味儿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②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人力车夫。我写了一副对联为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像:祥子朴实,拼死拼活闯岁月;虎妞忠厚,有爱有恨了一生

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

句①有一处常识错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句②有一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句③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特点把握有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说中,有误的一项是(  )

《熹平石经》(东汉 蔡邕)

《宣示表》(三国 钟繇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古诗四帖》(唐 张旭

 

 

A. 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为典范

B. 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扁,古雅精妙

C. “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潇洒,纵横自如

D. “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随意,潦草难认。

 

查看答案

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   ①  (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  ②  (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那是绳索的纹理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

A.(tuò)  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tà )  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印(tà )  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印(tuò)  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

A.①简要     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     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     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__”,就是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 “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__等词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酿”字,有这样一个解释:渐积而成。学习上,日积月累,有所收获;工作中,认真勤恳,必有回报;生活中,用心感悟,品味万千。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用心、用情,定能酿造出属于自己果实。

请以“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真情实感;(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于“×××”代替。(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