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肖像画,回答问题。 画中的人物既是一位杰出的豪放派词人,又是一位能征善...

阅读下面的肖像画,回答问题。

画中的人物既是一位杰出的豪放派词人,又是一位能征善战威震敌胆的爱国将领。这幅画所描绘的情景使你联想到的词句是:(    ),除此之外,你读过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句还有:(         )。

 

答案示例:醉里挑灯看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名字。进而推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的内容和诗文的名字。然后根据所描绘的情景联想到意思相近的词句。此题也在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_____________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的七绝诗产生了兴趣。

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

 

查看答案

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

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其中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

   

答:上联:

下联:

 

查看答案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① 学习书法先从    开始,再学习    ,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一幅优查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尤、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③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i)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疏散sǎ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𠄎 (横折折折钩)”

B. 疏散sǎ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 (撇)”

C. 疏散sà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 (撇)”

D. 疏散sà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𠄎 (横折折折钩)”

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

B. 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

C. 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

D. 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

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句子修改:

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 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 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 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可以是一种姿态,可以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还可以是一种成长。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你最有体会的角度,以 “醒来”为 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