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那天下午两点多,我和妻子路过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那天下午两点多,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那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吃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喝,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  “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  “上次你们是不是和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  “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开玩笑地对她说:  “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  “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去美国读书,临走前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真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她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渐渐变黄了,天也渐渐地冷了。一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次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面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  “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  “刚刚从老家来,我和爸爸都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匙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鸡块炖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2.“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真让我百思不解。”请你联系上下文为“我”解释其中的原因。

3.“我”和家人喝土豆汤喝得很慢,小姑娘和父亲喝土豆汤也喝得很慢。大家为什么要慢慢地喝土豆汤?

4.“微笑是最好的名片”,通过文中小姑娘微笑的脸庞,你了解到小姑娘什么样的品格?

5.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1.①线索,串联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2.因为“我们”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场面特殊,临行密密缝一般的亲情与温馨,感染了小姑娘,引发了小姑娘对家人的思念,使小姑娘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3.因为土豆汤里融入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父母疼惜儿子、殷殷嘱咐的深情,儿子关爱父母的拳拳之心,父母对儿子深切的思念,父女相见的喜悦等美好的情感。喝土豆汤的这一刻,“我们”都感受着亲情的温暖与美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倍感温馨与珍惜, 所以我们要“慢慢地喝”。 4.对工作热情、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善良质朴、懂事、面对困难生活的坦然、思亲怀乡等。 5.照应标题和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点明并深化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对亲情的赞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喝得很慢的土豆汤”是文章线索,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因为“我们”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场面特殊,亲情与温馨感染了小姑娘,引发了小姑娘对家人的思念,使小姑娘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理解(作用)。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喝得很慢”在文中反复出现,是起到强调的作用,深化文章的主题,突出亲情的美好与温馨。“我们”都感受着亲情的温暖与美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倍感温馨与珍惜,所以我们要“慢慢地喝”。 4.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小姑娘对工作热情、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善良质朴、懂事。 5.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本文结尾照应标题和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点明并深化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对亲情的赞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1.在文学名著《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如何试探简•爱对他的感情?结果如何?

2.童年>中的“外祖父”是一个给入深刻印象的人物,请写出他身上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性格,举一例说明。

 

查看答案

(18届河北省保定市初三模拟调研考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入,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梯尼,小时侯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困中坚持写作,终于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列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引用一幅漫画开头有什么作用?

3.段中作者列举的四个事例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鸟 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官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觳,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①日:有一天,②官(guān)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③盏:杯。④掬,捧。⑤觳(hú):初生的小鸟儿。⑥奚;为什么。⑦适:到。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  去_____

(2)小不能掬   盈_____

(3)息于屋上   辄_____

(4)手下,鸣乃  已_____

2.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读书室/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则二鸟巢其枝干之间/皆以美徐公

C. 不知何鸟也/真不知马也

D. 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不物喜,不以己悲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2)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4.请谈谈读了本文后你感悟到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B. 甲诗中“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 乙诗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D. 在乙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你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材料二春节期间,陕西省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在西安市地标性建筑古城墙上,以“欢乐祈福中国年,万家灯火最长安”为主题的新春灯会共展出20多组大型灯组,万盏花灯延绵3000多米;在大明富国家遗址公园举办的新时代民俗文化年展上,极具本地民俗特色的30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在小雁塔公园的“荐福文化大庙会”上,市民和游客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同时品味“舌尖上”的丝路美食。据悉,今年春节期间,西安市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89项,市民和游客近1270万人次享受了这些文化大餐。

材料三坐落于石家庄市西南方向10余公里处的封龙山脚下、龙风湖畔的瑞林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将大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学生第一年侧重于完成大学本专业领域的基础教学,主要内容有大学语文、国学概论、生命伦理、政治理论、计算机、英语等。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后,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定向研习。在传统文化技艺方面,所有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技艺,精学并熟练掌握古琴、书法、绘画、茶道、香道、太极拳、禅修等。

(1)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出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校团委组织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