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最后一次蹲守 朱卫国 ①公墓,秋叶纷纷,老梁身穿保...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最后一次蹲守

朱卫国

①公墓,秋叶纷纷,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一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

②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会来。

③老梁赌她一定会来,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巧装打扮、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却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

④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尤其是他再过几天就要正式退休了,他不想留下遗憾。

⑤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一个三十四岁的女人,却如一片枯黄干涩的落叶,凄惶憔悴,看得出痛失爱子的折磨已经深肌入骨。老梁看见她眼中浑浊的泪水,像一根雨线倾注而下,身子剧烈抖动着,她跪在儿子的墓前,轻轻抚摸着孩子的相片,完全忘却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此刻,她凝视着儿子定格的面容。很久很久,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轻微的笑意,或许,她想到了:人间与天堂的距离不过是一块墓碑。

⑥老梁没有冲上去,设计好的种种抓捕细节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他甚至不忍心靠近去打扰她,不知怎的,心底有一种力量拉着他继续隐藏。他看着她哭完后摆出了祭品,有巧克力,玩具,然后,她平静地离开了墓园。

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梁并不后悔放走了她。

⑧—阵秋风把老梁从思绪中拉回,.他紧了紧上衣,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远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大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 ,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

⑩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她私买了一些炸药,特意藏在郊外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溫让炸药自爆,炸伤了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新闻后,她开始逃匿,过着地下人的生活,无法见到阳光。

⑪慢慢地,老梁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为。他觉得自己就是罪人,是他让她继续着不幸与痛苦,是的,抓住她,让她有一个结束,也有一个新的开始,才是对她最好的怜悯,秋雨似有似无 ,老梁在落叶间凝神注视,她一定会来的,他坚信。他再次设计种种抓捕细节,安排好了同事在外围配合。他只想,这是他最后一次的蹲守。

⑫他的预测没有错,下午五点五十,一个人影闪了过来,往十九号墓地走去。是她,就是她,老梁一眼认出了,他假装推动垃圾车,观察着她的动静,同时给外围的同事发出了信号,心想,该结束了。

⑬她从包里掏出一大堆零食,放在儿子墓前,温情地说:“儿子,妈妈来看你了。”

⑭老梁靠近她,只有四米了,三米,两米,必须要行动了,他向同事发出了行动信号。

⑮突然,她转过身,对他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警察,让我再看一会儿孩子吧!进去后,孩子就看不到妈妈了。”她化了精致的妆容,仍掩不住满脸的风霜。

⑯半个小时后,她抚着墓碑上儿子的相片 ,缓缓起身,对老梁说:“是该结束了。”

⑰“嗯,是该重新开始了。”他给她戴上了手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7期,略有删改)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①秋叶纷纷。

②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2.老梁一开始并不后悔放走了女逃犯,但为什么后来又后悔了?

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文字的表达作用。

4.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秋叶纷纷”交代了小说发生的时间是深秋季节,“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交代具体的时间已经是傍晚时分。②烘托人物的心情。“瑟瑟的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等表现了墓园的荒凉冷落,衬托出此时老梁的伤感之情。③渲染了气氛。“秋叶纷纷”渲染了墓园萧索的环境,“瑟瑟的寒意”渲染了墓园给人的清冷感受等。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时间到了傍晚,逃亡身份的“她”只能趁这个时间到墓园来,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情节。 2.“不后悔”的原因是他看到女人爱子之真,丧子之痛,他觉得放过一个可怜的母亲,虽然自己触犯纪律,但值得。“后悔”的原因是他觉得应该让女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才能结束罪恶,开启新的人生。 3.①插叙②交代了“她”的身世和犯法的原因。“她”被丈夫遗弃,与儿子相依为命,但儿子因为生病过世,“她”迁怒医院,要炸毁医院大门,结果“她”私自购买的炸药自爆,炸伤了行人。③交代了老梁没有抓“她”的具体原因。蹲守墓地的老梁看到“她”的憔悴和悲伤,不忍心打扰“她”,最后没有抓住“她”。④交代了老梁猜测“她”一定会到墓地的原因。“她”十分爱自己的儿子,不忍心在儿子生日时孤单一个人,所以“她”一定会冒着危险在儿子生日的时候到墓地去祭奠儿子。 4.(1)每个人都应该忠于职守,坚持原则。(2)学会同情弱者,关爱弱者。(3)做事要有理智,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4)法律无情人有情。(5)“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不论在任何前提下做坏事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6)违反法律后的隐藏逃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犯人只有受到法律惩罚后才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作用的把握,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文具体分析。如:“秋叶纷纷”交代了小说发生的时间是深秋季节,“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交代具体的时间已经是傍晚时分。“秋叶纷纷”渲染了墓园萧索的环境,“瑟瑟的寒意”渲染了墓园给人的清冷感受等。渲染了气氛。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文本内容分别写出不后悔和后悔的原因即可。不后悔的原因:是他看到女人爱子之真,丧子之痛,他觉得放过一个可怜的母亲,虽然自己触犯纪律,但值得。“后悔”的原因是他觉得应该让女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才能结束罪恶,开启新的人生。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插叙作用的把握。其作用为:(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等。划线句交代了她的生活和犯罪原因,交代了老梁没有抓“她”的具体原因;交代了老梁猜测“她”一定会到墓地的原因等。 4.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围绕老梁的做法,她的做法,写出感悟即可。如老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同情弱者等。如她:做事三思而后行。结合其结局,可感悟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 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 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它的根源是什么?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选文说明了父亲具有怎样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2.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1)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月12日,地处黄河入海品的利津县很多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保护黄河的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①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②因为我们有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为我们国家增光添彩。③他们就像松树一样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④他们深知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基础知识必须从小打起。

第①句话中,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调到_______之后。

第②句话中,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后面添加___________

第③句话中,成分累赘,应删除_________词。

第④句话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B、生活在农村的祥子经过努力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

C、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D、虎妞是个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祥子对她虽然有各种情绪,但却也感觉日子可以过下去,后来却因为小福子上吊死了,为给她下葬,他将辛苦得来的车卖了,觉得生无可恋了。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很疲倦。

(2)语段中的老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

(3)做批注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画线句进行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