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 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 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它的根源是什么?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选文说明了父亲具有怎样的精神?

 

1.能体现的话是“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特点是艰辛;根源是农村经济的极端落后。文章中能体现的内容是“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 2.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与执着的心理。想法示例:总有一天我家也会有这高高的台阶,我得再加把劲,早点把这高台阶造起来。(因为是心理活动,人称一定是第一人称) 3.“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的艰辛与不易。 4.选文说明了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通读文本,找出表明父亲准备长得句子即可。最后一段中“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表明父亲的准备是漫长的。通过对其准备的过程得出,特点是:十分的艰辛。从“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的经济比较落后,这是父亲准备时间漫长的根本原因。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当时的情景,“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是一种“执着”的内心体现。使自己身临其境,符合当时的自身环境和外部环境。注意用第一人称。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类型的把握,描写分为:直接(正面)描写和间接(侧面)描写,此处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父亲的艰辛。短短的一个冬天,穿坏那么多草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2.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1)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月12日,地处黄河入海品的利津县很多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保护黄河的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①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②因为我们有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为我们国家增光添彩。③他们就像松树一样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④他们深知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基础知识必须从小打起。

第①句话中,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调到_______之后。

第②句话中,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后面添加___________

第③句话中,成分累赘,应删除_________词。

第④句话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B、生活在农村的祥子经过努力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

C、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D、虎妞是个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祥子对她虽然有各种情绪,但却也感觉日子可以过下去,后来却因为小福子上吊死了,为给她下葬,他将辛苦得来的车卖了,觉得生无可恋了。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很疲倦。

(2)语段中的老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

(3)做批注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画线句进行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唯闻女叹息。(北朝民歌《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