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撺掇(cuàn) 凫水(fú) 家...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撺掇(cuàn)  凫水(fú)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B. 嘱咐(zhǔ)   糜子(méi)   脑畔(pàn)   屹立(qì)

C. 羁绊(jī)    冗杂(rǒng)  亢奋(kàng)  晦暗(huì)

D. 斡旋(ɡuǎn)  褪色(tuì)   争讼(sònɡ)  怅惘(wǎnɡ)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撺”应读cuān。B项中“蓦”应读mò。D项中“斡”应读w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伸出你的手,谅解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可以让自己的风度更优雅;伸出你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快乐……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桃花朵朵

葛取兵

⑴一夜春雨,几场春风,桃花便开了。

⑵农家村舍的屋前屋后,一株株桃树灿然开放,如乡下朴素的女孩子靥然的笑脸,让 刚从冬日里走过来的身心“唰”地站在阳光下,温暖清新。

⑶桃花,最好是开放在乡村的柴扉旁,唐朝节度使崔护的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几乎成了桃的名片了。只是崔护做梦也没想到,他被后人记住,却是得益于那株唐朝的桃花了。时光悠悠,那株唐朝的桃随岁月的河水早已飘远,零落成泥,但名不见经传的业余诗人崔 护的名字却如季季桃花依旧在春天的时节里光彩夺目。

⑷而我们对于桃花更多的只是一种口福的渴盼。桃对于我们的童年,满是遐想,生动 而甜蜜。桃子是我们童年里最好的水果了。黄灿灿的香蕉、红彤彤的苹果,有我们的眼中, 仅仅只是课本的知识,抑或是电影上的一种道具而已,无法勾起我们的口水。

⑸我最喜欢的还是乡下的桃。乡下的桃是朴实的,正如乡村朴实的泥土、朴实的庄稼、 朴实的房子,让我怀恋一生。在乡村,一树一树的桃安静地蹲在屋前院后,如朴实的乡下 妇人,不动声色地拉扯着家常,幸福而从容

⑹桃,是童年最好的朋友。桃花开了,每一朵桃花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颗甜美的 桃子。桃花在童年的眼中,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希望。

⑺五月端午时分,阳光已是格外的明媚,如生动活泼的水环绕着村庄。一树一树的桃 子壮实地吊在枝叉间,洇(yīn)红着小脸,咧着小嘴,望着童年在笑。这是桃李收获的季 节。我们的小肚子常常胀得鼓鼓的。桃子吃多了,极容易拉肚子。我们只管嘴巴子过瘾, 顾不了这么多了,心甘情愿地一天跑好几次茅房。

⑻桃子们被父母亲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挑到城里去买。又换成油盐、布匹,有时父母 亲也会给我们带来花书包、黄军帽,抑或是小人书。五月是童年的快乐时光,我们像小狗一样在村庄里嘻戏打闹,爽朗的笑让村庄年轻了许多。

其实,桃并不是村庄的专利。在山坡上,在小路边,在河岸旁,是谁随意地扔下的 一枚桃核,第二年春天,它们竟.破壳而出,长成了一株小小的桃树,瑟瑟地偎.在杂草丛中,却让我们惊喜。

⑽我们有时会把它们移植到院落,父亲说,这野生的桃,就让它们在村外“野”着吧, 那才是它们的天堂。我们有些不舍,但是很快一株弱小的桃就在鸡的琢食,猫狗的打闹, 牛的践踏下,消失了……。现在我终于明白,其实,人也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 活方式,存在就是合理,平安就是幸福,自由就是快乐。

⑾于是,这野生的桃,一株、二株、三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堤,东零西落地生长,无人问津,自生自灭。一年,二年,三年,它们努力地生长着,一路磕磕碰碰。

⑿有一年春天,它们突然绽放了,一树桃花,如点燃的小火把,大人们不以为意,却 温暖在孩子们的眼中,亮丽在绿意葱茏的田野。后来有小小的青桃在枝叉间探头探脑,茸 茸的,仿佛一群青葱少年,挤着挨着在看我们。我们也挤着挨着在看它们。

⒀但是他们是怎么也长不大的孩子,当屋前院后的桃长得肥肥美美的时候,它们依旧 是桃核般大小,涩且硬,无法让人入口。大人说,这叫“狗屎桃”。

⒁父亲把这些“狗屎桃”摘回来,放在谷糠里,不动它,不理它,好象是在较劲似的, 足足焐上个把月,再翻出来,这桃便软了,用手轻轻地一扳,桃便成了两半,洇红的桃肉,一枚小小的桃核。入口,绵软,有些甜,又有些浅浅的酸味。

⒂正是这酸且甜的“狗屎桃”,让我的童年、少年在快乐中多了一种滋味。

⒃春日的阳光下,又见桃花朵朵,如一串串的小火把,点燃了我的童年,温暖着我童 年的梦。

(选自《长沙晚报》,有删改)

1.文章开始部分引用唐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什么目的?

2.简析第⑼段划线句的作用。

3.根据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在乡村,一树一树的桃安静地蹲在屋前院后,如朴实的乡下妇人,不动声色地拉扯 着家常,幸福而从容。(从修辞手法角度)

(2)第二年春天,它们竟.破壳而出,长成了一株小小的桃树,瑟瑟地偎.在杂草丛中,却 让我们惊喜。(结合加点词语赏析)

4.概括第⑽段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由此感受到的生活哲理。

5.结合全文内容,试评价父亲处理“狗屎桃”的做法。

 

查看答案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邹忌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善。”                                         

(《邹忌说琴谏齐王》)

注释:①说:喜欢  ②浊以春温:缓慢并且温和  ③廉折以清:高亢明快并且清亮  ④攫之深:指勾弦用力  ⑤醳之愉:放开舒缓  ⑥回邪而不相害:曲折不正之声而不相干扰  ⑦纪:调理  ⑧弭:安抚  ⑨丝桐:指琴弦  ⑩连而径:连贯而轻快

1.解释下列加点部分。

臣之妻私臣_________    ⑵ 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

之右室____________    ⑷ 语音__________

琴音调而天下治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3.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4.下面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B. 乙文邹忌巧妙抓住威王喜爱弹琴这一喜好借机讽谏威王弹好琴和治理好国家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从而达到劝谏目的。

C. 甲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用夸张手法表现进谏取得的效果;乙文威王两次勃然不说正是邹忌采用婉言劝谏这种方式的重要原因。

D. 两文中邹忌之所以敢于进谏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一是他言不在私而在于公;二是他欲擒故纵,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以五音协调喻国家和谐安定。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一、二两句中“南云”“北雁”象征什么?作者将“心”与“形”分开来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请结合上下句品味其中包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6)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人生难免有别离。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殷切劝告,也许会有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也许会有王勃“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豪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