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两段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阅读两段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选自《东轩笔记》)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1.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所恶有于死者        妇人异

B.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齐命使,各有所主。

C. 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     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D. 不为苟得也         此为其迹,岂信然耶。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 使人呼文正告曰      计其长曾不盈寸。

B. 汝尚幼          今付子

C. 尔父有神术,昔死也    晶晶然如镜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臣以媪之爱燕后贤长安君。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术者病          文正方辞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A 2.D 3.适逢,正赶上 告辞离开 4.①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解析】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时期 选自《东轩笔记》 作者:魏泰 年代:北宋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实词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本题中意思与用法相同的是A项,意思都是“超过”。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答案。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比”。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注意以下词语的理【解析】 会:适逢,正赶上。辞避:告辞离开。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主要重点词语:非独:不只,不仅。是:此,这样。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欣赏

①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古人对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有着无限的遐想追问,诗人苏轼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句子,寄托着自己的无限情怀。

B. 《秋词》一诗中刘禹锡在秋高气爽、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中直陈现实,“诗情”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了“碧霄”。

C.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视觉、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以“聚”和“怒”暗示了潼关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 《观刈麦》中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包含的是白居易不能忍受天热而为了缴税又不得不拾穗的无奈心情。

②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风光,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6)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7)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

(1)《香菱学诗》节选自《_____》,这部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初中阶段我们除《〈孟子〉两章》外,还学过选自《孟子》的《_____》。

(3)《格列佛游记》用“________”、“________”(国名)抨击英国l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讽刺的色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感到余味无穷。

B. 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临沂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江苏等省。

C. 夜幕降临,周遭寂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D.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B. 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都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C. 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

D. 课文《马》的作者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和《昆虫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