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地方戏。

B.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 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使尽浑身解数,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

D.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在这里形容路灯不恰当。故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lán)     告磬     海石烂(kū)     叹为观止

B. (xìn)     干酪     风雪途(zài)    通宵达旦

C. (qiào)      冗杂     络绎不(jué)    珠丝马迹

D. (xié)     狩猎     叱风云(zhà)    周而复始

 

查看答案

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当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仰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改动)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 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求精

C. 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根据【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身上有哪些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发愤读书,终于成才”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

(1) 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少年爱国者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②到达巴塞罗那后,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要把这个孩子送回他残忍的父母身边去。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心灵布满了累累伤痕。

③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用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这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正在这时,两三个夫人走进了大厅。这三个乘客就像故意要人看见似的,又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嚷着:“拿去吧!拿去吧!”

④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中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在他,这钱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⑤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情形,最后谈到了意大利。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露骨了。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不如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骗子与强盗。意大利的官员连字都不认识。

⑥“蠢笨的国民!”一个说。“下等的国民!”一个说。“强盗……”

⑦忽然银币铜币就像雹子一般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大把铜币和银币就像雪一样砸在三个人的头上与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响,又掉落在桌子上与地板上。

⑧三个人吃了一惊,暴跳如雷,抬头看上面时,又是一大把铜币打在他们脸上。

⑨“拿回你们的钱!”这个孩子从床帘后面露出身体轻蔑地说,“你们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国,我决不会要你们一个钱的!”

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经历”到底指什么。

2.说说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这位少年为“爱国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雪山下的国庆月夜

鲁珉

4年前,我喜欢上了户外徒步旅行。

那年的国庆前夕,与友相约徒步穿越泸沽湖亚丁。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3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叫呷洛的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家。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共庆佳节。

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

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其实,一年里有很多美好的月夜。只不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恰恰又是国庆,这一天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与思念。在那雪山下的高原上,有种情怀飘然而至:伟大的祖国,60多年来,走过风雨,遇见彩虹,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深情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湛蓝的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下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年年有国庆,但在雪山下不同民族的同胞一起过国庆,却不是年年有。高原雪山下的国庆月夜,令我终生难忘。

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是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1.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说说“我们”是如何共庆国庆佳节的。

做晚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国旗,望星空→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扎西大叔”的人物形象。

3.为什么说“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

4.文章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