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左传》相传为________时期鲁国史官_________(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又何焉?__________     ②神弗_________

小大之  __________     ④望其旗_________

3.大敌当前,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应是国之要务。但曹刿见到鲁庄公所谈到的并不是这些问题,曹刿关注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会首先关注这一点?

4.对于鲁国来讲,这一仗属于自卫战,军中士气高涨,为什么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之时曹刿却没有同意出击?

5.曹刿是长勺之战的关键人物,但鲁庄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后世君主读这段史书,能够从鲁庄公身上汲取到哪些经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春秋左丘明 2.参与赐福、保佑案件倒下 3.①曹刿关注的是正确的战略思想,即政治上取信于民。(意思对即可)②因为作战的根本问题是民心向背。只有赢得民心,才能众志成城,一致对外,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这体现了曹刿的“远谋”。(意思对即可) 4.曹刿认为时机未到,只有到我方士气正盛,敌方士气衰竭时才是最好的出击时机。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有选择“彼竭我盈”之时才能战胜强大的齐国。 5.鲁庄公能够召见曹刿,并且战争中能听从曹刿的决断,从而取得胜利,可见要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善于听取和采纳正确的意见。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关关雎鸠,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    (《关雎》)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蒹葭》)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4)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

(5)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以浊酒引出思家之情,又借典故表现外患未除,功业未建,欲归不能的矛盾心理,把词人的耿耿丹心与深沉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为我们创设了一幅边塞冬日雪景的美丽图画。

(7)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寓居成都,由茅屋被风吹破联想到社会现实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体现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既用此告诫子侄,又常常以此述志自勉。《出师表》中明确的表达出他这种人生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翻过山,出现了故乡的田园、亲人的笑脸;翻过山,观赏到美丽的风光、奇异的景观。这里的山,是自然的山。生活中还有另外的山,它会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也会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山”虽然无形,但在成长的路途中常常与我们为伴。躲避它,会一生遗憾;翻过它,将风光无限。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在600字以上。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前方遭遇塌方

⑴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⑵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时间,雨幕和暮色叠加在一起。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漩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⑶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⑷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⑸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渗人。

⑹车子在开动之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⑺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⑻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了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⑼车子又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急剧旋转着,脚不时地踩着刹车闸,车子像受惊的甲壳虫,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在蹦,一步步小心谨慎地在蠕动,稍有参差,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司机把车紧紧地靠在山的一侧,车轮紧紧压在路边,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连看都不敢看它了,现在再想下车都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⑽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危险一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就听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地上一连串的欢呼声。 

⑾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冒险再充这个大尾巴鹰了,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辆轿子车和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⑿那天夜里到达九寨沟,半宿没睡安稳,总好像还在颠簸的车上一样。第二天晚上,为了给大家压惊,在诺日朗旁边举办了晚会,大家的歌声又此起彼伏。不知谁看见我们的那个司机坐在角落里默默听大家唱歌,就喊了起来,请他说什么也得唱一个。大家热烈鼓起掌来。他走到台前,倒也没推辞,只是说:“可以,但我得请一个人和我一起唱。”我没有想到,他请的是我。那一晚,我和他一起唱了一首《草原之夜》,同时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唱得真是非常好听。

1.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

3.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4.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迟到

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⑵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⑶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一路走到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⑷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来 ,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站到床前,瞪着我:

⑸"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⑹"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⑺"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⑻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⑼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我挨打了!

⑽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后,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⑾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裙子向下拉了拉,想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

⑿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⒀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没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的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⒁正在静默的当中,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⒂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招我出去了,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的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⒃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个就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工开门。由于这件事,我从此一生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1.文中说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的第⒃段中加点的“打开”“拿”“递”“拿出“等一系列极为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3.“爸爸气极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对”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

4.文中哪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查看答案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答案不超过15个字)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