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      )

A. 由此之,王之蔽甚矣/予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 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年且九十,山而居(《愚公移山》)

C. 能谤讥于朝/百里奚举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寡人之耳者/隔篁竹,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E.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广故言欲亡(《陈涉世家》)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

A. 今齐地方千里

B.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4.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1.AC 2.D 3.“蔽”,指受蒙蔽。从文中看,齐威王除“”的效果: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的回答言之成理即可。《邹忌识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以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解析】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A.观:动词,都表观看的意思,意义相同;B.面:当面/面向,意义不同;C.市:市井,意义相同;D.闻:使动用法/听到,意义不同;E.数:几个/多次,意义不同。故选AC。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古今义的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A.地方,古义指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地点;B.感激,古义指感动奋发,今义指感谢;C.可以,古义指可以凭借,今义表许可;D.忧患,忧虑、祸患,古今义相同。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弊”意思是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分析齐威王除“蔽”的效果时应该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回答时要抓住谏言的目的,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回答。《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说“王之蔽甚矣”是以现身说法劝齐王广开言路;《曹刚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等语句,强调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捕蛇者说》中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总之,古之忠臣,为国为民,忠于职守,以天下社稷安康为己命,往往不顾个人得失,敢于劝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⑴星河:银河。⑵谩有,空有。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解难分,即便聚会时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也是个典型的低头族,自言“每五秒钟,就会查看一次手机”。

请根据上述材料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名著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____

A.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宋江做了粱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立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

游戏的奖品是不同颜色的精美丝线。

(2)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①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②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____》)

⑥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⑧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春风和xù(  ),吹开了江南的姹紫嫣红,争yán(  )斗艳。桃花似霞,梨花若雪,映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令游人分外。田野里,戴着蓝花布头巾的阿婆在一片辉煌的菜花里采着浆麦草,安xiáng(  )的背影被春光绘为一幅透亮的水彩画。

灶台前,阿婆xián(  )熟地用浆麦草汁和上糯米粉,包入豆沙枣泥馅,捏成一枚枚翡翠般深绿的青团,随着蒸气袅袅而起,馨香满屋,。春去春又回,菜花灿灿,草儿青青,画里少了那个暖暖的背影,多了青团的悠悠情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xù______     争yán______斗艳安xiáng______     xián______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______ (A惬意B安逸)②______ (A沁人心脾B心旷神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