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②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____》)

⑥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⑧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①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 ②丰年留客足鸡豚 ③酒酣胸胆尚开张 ④山岛竦峙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⑥欲辨已忘言 ⑦似曾相识燕归来 ⑧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复习时要熟记古诗文的作者和出处。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豚”“竦峙”“辨”“燕”“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春风和xù(  ),吹开了江南的姹紫嫣红,争yán(  )斗艳。桃花似霞,梨花若雪,映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令游人分外。田野里,戴着蓝花布头巾的阿婆在一片辉煌的菜花里采着浆麦草,安xiáng(  )的背影被春光绘为一幅透亮的水彩画。

灶台前,阿婆xián(  )熟地用浆麦草汁和上糯米粉,包入豆沙枣泥馅,捏成一枚枚翡翠般深绿的青团,随着蒸气袅袅而起,馨香满屋,。春去春又回,菜花灿灿,草儿青青,画里少了那个暖暖的背影,多了青团的悠悠情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xù______     争yán______斗艳安xiáng______     xián______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______ (A惬意B安逸)②______ (A沁人心脾B心旷神怡)

 

查看答案

请以“缩短与          的距离”为题(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简单议论文。

 

查看答案

(接触)之而后知,(实行)之而后(知道艰难),乌有(哪有)不行而知者乎?(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攀登);谈沧溟(海洋)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商贩)之一瞥;观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吃)。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短文阐述的道理。

2.“知山”“知海”“知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请各用原文中的1个字回答。

1)“知山”在于_______

2)“知海”在于_______

3)“知味”在于_______

 

查看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

食马者    __________________        ②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

③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        ④执而临之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3.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句子分别是

 

查看答案

现在流行送花,且大多是青翠欲滴、艳丽诱人的鲜花。

这几年新春,我每每收到老友新朋托礼仪小姐送来的鲜花,可惜元宵前后最多正月底,便都会香消玉殒①。妻只好叫女儿把枯萎的花“葬”入楼下的垃圾箱中。

唯有去年那束乡野的花依然婷婷玉立于我的案头。

去年春节,女儿和外孙女回老家来过年。一到家,便陶醉于乡村的雪野。外孙女不知哪来的“灵感”,把疯玩摘来的野草桔、小竹枝和树上摇下的带柄的冻果,插在燃放过的烟花的纸管里,竟成就了一束束别具一格的花店也绝无出售的乡野的花。外孙女赠我一束并说要把剩余的带回城,送给她城里的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伙伴,让他们分享农家的新春乐、乡野的淳朴情。

“是吗?”我诧异后有了几分欣喜——因她的讲孝心、重友情,更为她无意中造就出的这乡野的花。

这乡野的花不鲜不艳也不值钱,但它却饱经风霜②,几多锤炼,几多沧桑,换来的是不复苍老,因而比鲜花更久长。

这乡野的花不青不翠也不娇贵,但它却表里如一,成熟不变——它已无法再接通多变的季节的血脉,也就不会因春风至而得意忘形,为冬雪飘又萎靡不振,因而比鲜花更坚贞。

这乡野的花不虚不伪又不经雕琢,本是无心插柳,随手捡得,巧手组合,浑然天成③,质朴纯正,因而比鲜花更真实。

这乡野的花哟,也不像商店里的干花,骨子里是纱是布,是刻意乔装打扮④而举着“花”家旗号的冒牌货——再像也只是徒有其形。

去年春在省委党校学习,得闲在南京植物园沐月踏青,园丁送我几枝花养在矿泉水瓶中,结果,虽按园丁吩咐的方法精心侍弄,没几天还是开始变形,最终枯得面目全非,远不如茹志鹃《百合花》中那个青年战士“枪筒里的一枝野菊花”,倒能装点那个年代青年战士纯洁美好的精神世界

花店里的一束束鲜花,经花农栽种、车辆运输、花匠插配、商贾售送,费时费力,要不了几时就成了垃圾箱中的废物,其生命是何其的短暂!而我这案头花,本来无生命,此时看来,却又似乎有了生命。

为何?因为由此我想到“死而复生”一词。看来,有时死才是生的试金石。自然界的植物的生命力再旺盛也会枯萎。即使像活着可三百年不死、死后能三百年不倒、倒后会三百年不朽的沙漠里的胡杨,算来也不过九百年吧?而人类的文明却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且会长久地持续下去。这恐怕就是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我案头这来自乡野的花,本是“死”过了的枯枝萎果,但我们在感情上为其注入了灵性、精神上赋予了它以生命,所以它就美了也就能久长了。            

——选自《散文百家》,作者施建石,有改动

1.文章巧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乡野的花”的“久长”、“坚贞”与“真实”,请从文中择取恰当的词语填入下表(每空限填12个词语)。

“乡野的花”的特点

“乡野的花”的情状

“礼仪鲜花”的情状

 

 

表里如一

 

 

乔装打扮

 

 

2.谈谈你对“而我这案头花,本来无生命,此时看来,却又似乎有了生命”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在表达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4.褒义词是指含有赞许、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依据上下文判断,文中加点的4个成语里属于褒义词的2个是______________

5.“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而‘死而复生’”是令人深思的客观现象。品读最后一节,举例说说你对这一现象的生活感受或阅读体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