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在流行送花,且大多是青翠欲滴、艳丽诱人的鲜花。 这几年新春,我每每收到老友新朋...

现在流行送花,且大多是青翠欲滴、艳丽诱人的鲜花。

这几年新春,我每每收到老友新朋托礼仪小姐送来的鲜花,可惜元宵前后最多正月底,便都会香消玉殒①。妻只好叫女儿把枯萎的花“葬”入楼下的垃圾箱中。

唯有去年那束乡野的花依然婷婷玉立于我的案头。

去年春节,女儿和外孙女回老家来过年。一到家,便陶醉于乡村的雪野。外孙女不知哪来的“灵感”,把疯玩摘来的野草桔、小竹枝和树上摇下的带柄的冻果,插在燃放过的烟花的纸管里,竟成就了一束束别具一格的花店也绝无出售的乡野的花。外孙女赠我一束并说要把剩余的带回城,送给她城里的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伙伴,让他们分享农家的新春乐、乡野的淳朴情。

“是吗?”我诧异后有了几分欣喜——因她的讲孝心、重友情,更为她无意中造就出的这乡野的花。

这乡野的花不鲜不艳也不值钱,但它却饱经风霜②,几多锤炼,几多沧桑,换来的是不复苍老,因而比鲜花更久长。

这乡野的花不青不翠也不娇贵,但它却表里如一,成熟不变——它已无法再接通多变的季节的血脉,也就不会因春风至而得意忘形,为冬雪飘又萎靡不振,因而比鲜花更坚贞。

这乡野的花不虚不伪又不经雕琢,本是无心插柳,随手捡得,巧手组合,浑然天成③,质朴纯正,因而比鲜花更真实。

这乡野的花哟,也不像商店里的干花,骨子里是纱是布,是刻意乔装打扮④而举着“花”家旗号的冒牌货——再像也只是徒有其形。

去年春在省委党校学习,得闲在南京植物园沐月踏青,园丁送我几枝花养在矿泉水瓶中,结果,虽按园丁吩咐的方法精心侍弄,没几天还是开始变形,最终枯得面目全非,远不如茹志鹃《百合花》中那个青年战士“枪筒里的一枝野菊花”,倒能装点那个年代青年战士纯洁美好的精神世界

花店里的一束束鲜花,经花农栽种、车辆运输、花匠插配、商贾售送,费时费力,要不了几时就成了垃圾箱中的废物,其生命是何其的短暂!而我这案头花,本来无生命,此时看来,却又似乎有了生命。

为何?因为由此我想到“死而复生”一词。看来,有时死才是生的试金石。自然界的植物的生命力再旺盛也会枯萎。即使像活着可三百年不死、死后能三百年不倒、倒后会三百年不朽的沙漠里的胡杨,算来也不过九百年吧?而人类的文明却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且会长久地持续下去。这恐怕就是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我案头这来自乡野的花,本是“死”过了的枯枝萎果,但我们在感情上为其注入了灵性、精神上赋予了它以生命,所以它就美了也就能久长了。            

——选自《散文百家》,作者施建石,有改动

1.文章巧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乡野的花”的“久长”、“坚贞”与“真实”,请从文中择取恰当的词语填入下表(每空限填12个词语)。

“乡野的花”的特点

“乡野的花”的情状

“礼仪鲜花”的情状

 

 

表里如一

 

 

乔装打扮

 

 

2.谈谈你对“而我这案头花,本来无生命,此时看来,却又似乎有了生命”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在表达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4.褒义词是指含有赞许、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依据上下文判断,文中加点的4个成语里属于褒义词的2个是______________

5.“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而‘死而复生’”是令人深思的客观现象。品读最后一节,举例说说你对这一现象的生活感受或阅读体验。

 

1. “乡野的花”的特点 “乡野的花”的情状 “礼仪鲜花”的情状 久 长 (饱经风霜、不苍老) (青翠欲滴、艳丽诱人) 坚 贞 表里如一 (得意忘形、萎靡不振) 真 实 (浑然天成、质朴纯正) 乔装打扮 2.参考:我案头这来自乡野的花,本是“死”过了的枯枝萎果,但我们在感情上为其注入了灵性、精神上赋予了它以生命,所以它就美了,也就能久长了。 3.参考:说明“矿泉水瓶里的几枝花”非但养不长,而且连装点一下人的精神风貌都做不到。表达了自己对水瓶鲜花的不屑。 4.②、③ 5.不设统一答案,提示:所举事例必须符合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而“死而复生”的意思。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仔细阅读文章,找到“乡野的花”与“礼仪鲜花”对比的句子,然后按照提示摘录其词语即可。相关句子有“这乡野的花不鲜不艳也不值钱,但它却饱经风霜,几多锤炼,几多沧桑,换来的是不复苍老,因而比鲜花更久长。”“这乡野的花不青不翠也不娇贵,但它却表里如一,成熟不变——它已无法再接通多变的季节的血脉,也就不会因春风至而得意忘形,为冬雪飘又萎靡不振,因而比鲜花更坚贞”“这乡野的花不虚不伪又不经雕琢,本是无心插柳,随手捡得,巧手组合,浑然天成,质朴纯正,因而比鲜花更真实”。 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注意“无生命”指的是“死”过了的枯枝萎果,“似乎有了生命”指的是在感情上为其注入了灵性、精神上赋予了它以生命,所以它就美了也就能久长了。 3.本题考查对句子感情的理解。此段是拿矿泉水瓶里的几枝花与枪筒里的一枝野菊花相对比,突出“枪筒里的一枝野菊花”,能表现人纯洁美好的精神世界。作者的鄙弃与赞扬不言而喻。 4.本题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香消玉殒”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这里指花的凋谢枯萎,含贬义。“乔装打扮”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是对商店里的干花的嘲讽,含贬义。 5.不设统一答案,所举事例必须符合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而“死而复生”的意思,事例要恰当而深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语段,完成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文中那一句话含蓄的交代了写作背景?

2.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话?

3.文章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内容?

4.选文第二段划线句把香气说成浅紫色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5.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阅读全文,分别说说作者停住加快脚步的原因。

 

查看答案

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就“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说说自己的发现。

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诗:“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台湾郭枫在《空山鸟语》中写道:“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材料二:飞鸽传书捎佳音,黄雀晨鸣唤学子,燕子春归知时令。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与鸟类息息相关。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失败,人类制成了滑翔机,并最终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现代的飞机,这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距离。

材料三:蜂鸟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时,那是前后左右,随心所欲,灵活自如。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歼击机,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转个弯,那至少也得绕一个半径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引用了曾国藩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来证明敬业的重要性,有的同学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说“坐这山,望那山,正是进取精神的体现”。你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请写出你的看法。(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的习作片段有几处错误,请选择4处并选用所给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当第一场骤雨打破计划时,请不要躲避,因为在雨中的畅快淋漓,会吹开心中的迷惘与惆怅,既便分不清是雨还是泪,你终究会耳闻目睹雨后绚丽的彩虹,那时的番然醒悟会让你微笑永驻。

 

查看答案

选出下面关于《骆驼祥子》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几千块钱。

B. 人和车厂老板赵三爷,有个女儿叫虎妞。祥子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余的钱寄存在刘四爷那里,希望继续积攒,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C. 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D. 祥子在小茶馆里等曹先生,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因为又冷又饿晕倒在茶馆门口,祥子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