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B. 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在追查以滑石粉、碳醋钙甚至废塑料为原料的主要“毒餐盒”。

C. 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广泛地换了意见。

D.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D 【解析】试题分析:A两面对一面。去掉“有无”。B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主要”与“原料的” 调换位置。C语序不当。改为“同学们广泛的交换了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 “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C. 莫泊桑,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片小说之王”。

D.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中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查看答案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3)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4)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7)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 (《孟子》)

 

查看答案

四、拓展阅读

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  )

A. 谆谆善诱    B. 启发鼓励    C. 以身作则    D. 言传身教

2.填空。

⑴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⑵第①段中加点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⑶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⑷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4.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我”为何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用原文回答。

2.结合原文选出对“无益”解释正确的选项(   )

A. 没好处    B. 没用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什么?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5.如何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查看答案

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_____________→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