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排列正确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 ) 我们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

排列正确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   )

我们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既要充分展示客观事实,又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

①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②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

③介绍中国文化,肯定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

④例如,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高雅的生活品味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A. ③④①②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④③

 

C 【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③介绍中国文化浅层次方面(文化遗产),②一转,进入深领域的文化内涵,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①解释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即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④举例说明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因此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喧     添加剂     洪荒之力    悬梁剌股

B. 典籍     恶作剧     蓬荜生辉    慷慨淋漓

C. 粗拙     儒子牛     消声匿迹    光阴荏苒

D. 震悚     维生素     颠沛流离    珠连璧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止/忍俊不禁塞翁失马/茅顿开

B. /竹篙差遣/参不齐以身职/私枉法

C. 宿儒/星宿/目结舌七生烟/起辫子

D. 煦/唱/豆年华言简意/人听闻

 

查看答案

等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等待;“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灿烂千阳》一文中的玛丽雅姆在等待父亲,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在等待着三天的光明,院落里的夜来香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生活处处有等待。

请以“等待”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④不得抄袭《灿烂千阳》一文的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22分)

灿烂千阳(节选)

【美】卡勒德·胡赛尼

故事链接: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女),是母亲娜娜在扎里勒家做仆人的时候生的。她的童年总是在无尽地等待,等待父亲,等待关爱,等待尊重。

从星期二晚上,她就开始焦虑了。玛丽雅姆会睡不着,生怕星期四会有什么事情导致扎里勒无法过来;要是那样的话,她就得再等上一整个星期才能见到他了。到了星期三,她会到外面走走,绕着泥屋,心不在焉地将鸡饲料撒到鸡圈里面去。她漫无目的地走动,捡起掉落的花瓣,拍打那些叮咬她手臂的蚊子。星期四终于来临,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背靠墙壁静静地坐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山溪,等待着。如果扎里勒迟迟未到,一阵可怕的张皇会一点一滴地涌上她心头。她的膝盖会变软,需要找个地方躺下来。

然后娜娜会说:他来了,你的父亲,人模狗样的。

每当见到他踏着石块穿过溪流,玛丽雅姆就会一下子跳起来,露出灿烂的笑容,兴奋地挥舞着手臂。玛丽雅姆知道娜娜一直在看着她,观察她的反应。可是要忍住不向他奔去,而是留在门口等待着,看着他慢慢向她走过来实在太难了。她约束自己,耐心地看着他走过那片高高的杂草,他的西装衫甩在肩膀上,和风吹拂起他的红领带。

扎里勒走进空地后,将外衣放在烤炉上,张开双臂。玛丽雅姆迎向他,一开始是走过去,然后跑了起来;他会抓住她的腋下,将她高高地抛向空中。玛丽雅姆便高兴地尖叫起来。

悬在半空的玛丽雅姆能够见到扎里勒在她身下扬起的脸,弯弯的微笑、额头的发尖、下巴上因为笑而出现的酒窝,正好可以容下她的指尖,还有他的牙齿——这个地方的人都有蛀牙,他的牙齿算是最白的了。她喜欢他那修剪齐整的胡子,也喜欢他不管天气怎么样,每次来都穿着一套西装——暗棕色的,这是他最喜欢的颜色,胸前的口袋放着折成三角形的白色手帕——打着袖钉,系着领带。领带通常是红色的,系得松松垮垮。玛丽雅姆也能看到自己,她的脸映在扎里勒棕色的眼睛里:她的头发飘扬着,脸上散发着光芒,身后晴空一片。

娜娜说迟早有一天他会失手,玛丽雅姆就会从他的手指间滑下来,掉在地上,摔断骨头。但玛丽雅姆相信扎里勒不会让她摔下来。她相信她总是能够安然无恙地落在父亲干干净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手中。

……

跟娜娜一起用过茶之后,玛丽雅姆和扎里勒总会在山溪钓鱼。他教她如何抛竿,如何卷动钓鱼丝把鲑鱼收上来。他教她清除鲑鱼内脏的正确方式,怎样把它洗干净,如何一刀就把鱼肉从骨头上起出来。等待鱼儿上钩时,他会给她画画,教她如何笔不离纸、一气呵成地画出一只大象。他还教她唱歌。他们一起唱着:

盆儿盆儿像百合,

安然伫立泥路旁,

鱼儿盆沿来解渴,

掉进水里扑通响。

扎里勒从赫拉特的报纸《伊斯兰教统一报》上剪下新闻,带过来念给她听。他是玛丽雅姆和外界的联系,向她证明在泥屋之外,在古尔德曼和赫拉特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的领导人有着她不知道该怎么念的名字,这个世界有火车、博物馆和足球,有绕着地球运转和在月球上登陆的火箭。每个星期四,扎里勒带着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来到泥屋。

他见到她在看着他外套侧边鼓起的口袋。啊。对了。嗯。给你。不用再惦记啦……”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他不时会这样,给她带来一些小玩意。有一次是一个玛瑙手镯,还有一次是一条缀着天青色珠子的短项链。那天,玛丽雅姆打开盒子,看到一件树叶形状的挂饰,上面坠着几个雕刻成月亮和星星的硬币。

 戴上它看看,亲爱的玛丽雅姆。

她戴上了。你觉得怎样?

扎里勒笑逐颜开。我觉得你像一位女王。

他走了之后,娜娜看到玛丽雅姆脖子上的挂坠。

 这是游牧部落的饰品,她说。我见过他们怎样制作。他们把人们丢给他们的硬币熔掉做成饰品。他要对你好,干嘛不给你带点金的啊,你这个宝贝父亲。看他下次带什么来。

每当扎里勒要离开的时候,玛丽雅姆总是站在门口,看着他走出空地;想到她和他下次来访之间的七天就像横亘着一件无法搬动的庞然大物一样,她一下子泄了气。玛丽雅姆看着他离开的时候总是屏住呼吸。她屏住呼吸,心里计算过了多少秒。她假装认为她屏气的时间每多一秒,真主就会让她和扎里勒多待一天。

1.父亲扎里勒到泥屋探望玛丽雅姆时为她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4分)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下面的句子写出玛丽雅姆怎样的心情?玛丽雅姆也能看到自己,她的脸映在扎里勒棕色的眼睛里:她的头发飘扬着,脸上散发着光芒,身后晴空一片。下面的句子,表现出玛丽雅姆怎样的心理?想到她和他下次来访之间的七天就像横亘着一件无法搬动的庞然大物一样,她一下子泄了气。

3.文中的玛丽雅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她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应的例子。(6分)

4.文中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来刻画玛丽雅姆,试找出例子做简要分析。(4分)

5.灿烂千阳英文是一千个太阳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灿烂千阳作为文章的题目?联系选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手机成为我们共同的敌人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勒多年来她一直在警告我们,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

特克勒发现,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暗流,它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远了,哪怕表面上恰恰相反。对于青少年一边编写短信息,一边和谈话对象保持眼神交流的新技能,特克勒持批判态度,因为这是在假装专注和关心。她担心年青的一代会越来越冷漠,因为孩子们见面更少,发短信更频繁,他们不知道如何理解他人,以及对他人的举止和表情做出恰当的反应。特克勒表示,面对面的对话是人类最富有人性的沟通途径。在谈话中,我们展现自己,认识其他人,学会如何被理解,学习接受和拒绝。而总盯着大大小小的屏幕,对获得这样的经验毫无益处。

在线聊天提供了一种不成熟的联系方式。特克勒表示:短信息服务如此流行,是因为它为沟通构建了一种新的可能,让人与人之间可以不用真正亲近地交流——不管是空间上的还是情感上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总是足够远,可以避免受伤;也足够近,可以有保持联系的感觉。

手机依赖症

电子产品的诱惑可能很快就会占据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感觉不到自己失去了控制权,或是被推送信息和不耐烦的朋友们所烦扰。一个16岁的德国姑娘这样描述她的感觉:“真正让我烦心的,是必须马上回复信息的压力。其他人可以看到你在线,如果你没有立即回复,几分钟后就会有人问你:‘你生我的气了吗?怎么不回复我?’”

研究智能手机用户在应用软件上行为方式的德国信息专家亚历山大·马克维茨称之为“数字时代的集体崩溃”。马克维茨相信,持续被外界信息打断思路会损害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思考能力和专注力。很多手机应用软件利用神经活动的规律,促进幸福激素多巴胺的释放,让我们一再拿起手机。马克维茨说,大多数人已经适应了这种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依赖手机,甚至出现了行为障碍。

而来自乌尔姆的脑研究学者、成功的作家曼弗雷德·施皮策尔对此发表了最尖锐的观点。他认为电脑和手机让人愚蠢,现代人正走在“数字化痴呆症”的道路上。

你会怎么做?

对于如何对待电子产品,86岁的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给出了一个答案。40多年前,他做了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大体过程是:一个学龄前儿童坐在棉花糖等甜品前,一个成人告诉他,你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我再次来到房间时再吃,这样我会再给你一个。结果是,约1/3的孩子马上吃掉了棉花糖,1/3先是克制自己,但最终没忍住,还有1/3则做到了耐心等待。

在接下来十几年里,米歇尔一直在观察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他确信,那些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总体而言在学校成绩更好,身材更加苗条,过着更好的生活。

控制冲动是人生成功的基本条件,能让胖者变瘦,在多年后仍然维持婚姻的完整,学业、事业都更加成功。冲动控制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如走路、说话一样习得。而教会孩子自我控制、遵守纪律、坚持等品质,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增加与其他人相处和交流的时间。知道如何掌控自我的人,才能赢回遗失的自由和独立。

(节选自《读者》2017年第4期,有删改)

链接一:

有关机构对大学生“是否想过放弃手机游戏”的调查统计结果:

链接二:

科学家发现肥胖是会传染的,它会在家庭内部和朋友之间传染。如果一个人身边有个朋友超重了,那么他变胖的概率就会增加171%。科学家也发现“自控力可以传染”,如果一个人戒烟了,那么他家人和朋友戒烟的概率也会增加。上述事实说明:坏习惯和积极的改变都能像细菌一样在人群中传播,而且没有人能完全不受其影响。

(摘自 《自控力》,有删改)

链接三:

德比大学的智能手机效应研究人员建议,在手机和应用程序上研发健康提醒功能。这可能是其中一种解决办法,但我们还要让年轻父母意识到与孩子交流和玩耍的重要性,因为0到5岁是儿童智力和情感发育最关键的阶段。我们需要广泛宣传沉迷数码产品的危害,同时也要重视“父母因玩手机而忽视孩子”的风险,正如我们要意识到“在汽车中吸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一样。帮助孩子克服手机依赖症的责任在父母,而非学校或社会。

(摘自《糟糕的家庭教育才是罪魁祸首》)

1.阅读上述村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勒长期研究手机等电子产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 电子产品的诱惑占据了优势,青少年感觉不到它已使自己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权。

C. 调查显示,没想过放弃手机游戏的人比较少,可见少部分人认识到手机游戏有害。

D. 专家认为父母因玩手机而忽视孩子的风险远小于在汽车中吸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2.对手机危害人类生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有些青少年能边编写短信息边和谈话对象保持眼神交流,说明其专注力、沟通力不断提高。

B. 外界信息持续冲击使人类大脑严重受损,出现了行为障碍,此即“数字时代的集体崩溃”。

C. 人们沉溺于手机,皆因很多手机应用软件利用神经活动规律,促进幸福激素多巴胺的释放。

D. 脑研究学者施皮策尔认为智能手机让人愚蠢,现代人必将走上“数字化痴呆症”的道路。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当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尽量增加与其他人相处和交流的时间。

B. 提高自身抵御手机诱惑的能力,需要更多接近那些不依赖手机的人。

C. 智能手机用户应积极主动在手机和应用程序上研发健康提醒功能。

D. 在儿童智力情感发育关键期,年轻父母应放下手机,与孩子交流。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特克勒发现,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暗流,它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远了,哪怕表面上恰恰相反。

5.克服手机依赖症主要是靠家庭还是靠自己?请根据材料内容并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