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手机成为我们共同的敌人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雪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手机成为我们共同的敌人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勒多年来她一直在警告我们,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

特克勒发现,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暗流,它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远了,哪怕表面上恰恰相反。对于青少年一边编写短信息,一边和谈话对象保持眼神交流的新技能,特克勒持批判态度,因为这是在假装专注和关心。她担心年青的一代会越来越冷漠,因为孩子们见面更少,发短信更频繁,他们不知道如何理解他人,以及对他人的举止和表情做出恰当的反应。特克勒表示,面对面的对话是人类最富有人性的沟通途径。在谈话中,我们展现自己,认识其他人,学会如何被理解,学习接受和拒绝。而总盯着大大小小的屏幕,对获得这样的经验毫无益处。

在线聊天提供了一种不成熟的联系方式。特克勒表示:短信息服务如此流行,是因为它为沟通构建了一种新的可能,让人与人之间可以不用真正亲近地交流——不管是空间上的还是情感上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总是足够远,可以避免受伤;也足够近,可以有保持联系的感觉。

手机依赖症

电子产品的诱惑可能很快就会占据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感觉不到自己失去了控制权,或是被推送信息和不耐烦的朋友们所烦扰。一个16岁的德国姑娘这样描述她的感觉:“真正让我烦心的,是必须马上回复信息的压力。其他人可以看到你在线,如果你没有立即回复,几分钟后就会有人问你:‘你生我的气了吗?怎么不回复我?’”

研究智能手机用户在应用软件上行为方式的德国信息专家亚历山大·马克维茨称之为“数字时代的集体崩溃”。马克维茨相信,持续被外界信息打断思路会损害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思考能力和专注力。很多手机应用软件利用神经活动的规律,促进幸福激素多巴胺的释放,让我们一再拿起手机。马克维茨说,大多数人已经适应了这种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依赖手机,甚至出现了行为障碍。

而来自乌尔姆的脑研究学者、成功的作家曼弗雷德·施皮策尔对此发表了最尖锐的观点。他认为电脑和手机让人愚蠢,现代人正走在“数字化痴呆症”的道路上。

你会怎么做?

对于如何对待电子产品,86岁的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给出了一个答案。40多年前,他做了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大体过程是:一个学龄前儿童坐在棉花糖等甜品前,一个成人告诉他,你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我再次来到房间时再吃,这样我会再给你一个。结果是,约1/3的孩子马上吃掉了棉花糖,1/3先是克制自己,但最终没忍住,还有1/3则做到了耐心等待。

在接下来十几年里,米歇尔一直在观察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他确信,那些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总体而言在学校成绩更好,身材更加苗条,过着更好的生活。

控制冲动是人生成功的基本条件,能让胖者变瘦,在多年后仍然维持婚姻的完整,学业、事业都更加成功。冲动控制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如走路、说话一样习得。而教会孩子自我控制、遵守纪律、坚持等品质,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增加与其他人相处和交流的时间。知道如何掌控自我的人,才能赢回遗失的自由和独立。

(节选自《读者》2017年第4期,有删改)

链接一:

有关机构对大学生“是否想过放弃手机游戏”的调查统计结果:

链接二:

科学家发现肥胖是会传染的,它会在家庭内部和朋友之间传染。如果一个人身边有个朋友超重了,那么他变胖的概率就会增加171%。科学家也发现“自控力可以传染”,如果一个人戒烟了,那么他家人和朋友戒烟的概率也会增加。上述事实说明:坏习惯和积极的改变都能像细菌一样在人群中传播,而且没有人能完全不受其影响。

(摘自 《自控力》,有删改)

链接三:

德比大学的智能手机效应研究人员建议,在手机和应用程序上研发健康提醒功能。这可能是其中一种解决办法,但我们还要让年轻父母意识到与孩子交流和玩耍的重要性,因为0到5岁是儿童智力和情感发育最关键的阶段。我们需要广泛宣传沉迷数码产品的危害,同时也要重视“父母因玩手机而忽视孩子”的风险,正如我们要意识到“在汽车中吸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一样。帮助孩子克服手机依赖症的责任在父母,而非学校或社会。

(摘自《糟糕的家庭教育才是罪魁祸首》)

1.阅读上述村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勒长期研究手机等电子产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 电子产品的诱惑占据了优势,青少年感觉不到它已使自己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权。

C. 调查显示,没想过放弃手机游戏的人比较少,可见少部分人认识到手机游戏有害。

D. 专家认为父母因玩手机而忽视孩子的风险远小于在汽车中吸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2.对手机危害人类生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有些青少年能边编写短信息边和谈话对象保持眼神交流,说明其专注力、沟通力不断提高。

B. 外界信息持续冲击使人类大脑严重受损,出现了行为障碍,此即“数字时代的集体崩溃”。

C. 人们沉溺于手机,皆因很多手机应用软件利用神经活动规律,促进幸福激素多巴胺的释放。

D. 脑研究学者施皮策尔认为智能手机让人愚蠢,现代人必将走上“数字化痴呆症”的道路。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当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尽量增加与其他人相处和交流的时间。

B. 提高自身抵御手机诱惑的能力,需要更多接近那些不依赖手机的人。

C. 智能手机用户应积极主动在手机和应用程序上研发健康提醒功能。

D. 在儿童智力情感发育关键期,年轻父母应放下手机,与孩子交流。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特克勒发现,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暗流,它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远了,哪怕表面上恰恰相反。

5.克服手机依赖症主要是靠家庭还是靠自己?请根据材料内容并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A 2.C 3.C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们生活的潜在影响”比作“巨大的暗流”,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其危害性之大,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而且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5.示例一:靠家庭。教会孩子自我控制,不要沉沦于手机是父母的首要任务;我父母控制自己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不会整天依赖着手机。所以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手机依赖症。 示例二:靠自己。具有良好自控力是人生成功的基本条件;课余我限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事实证明我的学习与生活并未受到困扰。所以克服手机依赖症要靠自己。 【解析】 1.试题分析:B“电子产品的诱惑占据了优势”有误,原文是“电子产品的诱惑可能很快就会占据优势”,“青少年感觉不到自己因其诱惑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权”有误,原文是“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感觉不到自己失去了控制权”;C“少部分人认识到手机游戏有害”有误,根据统计图超过半数的人想过放弃手机;D“远小于‘在汽车中吸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与原文不符。) 2.试题分析:A“说明其专注力、沟通力不断提高”有误,原文是“因为这是在假装专注和关心……他们不知道如何理解他人,并对他人的举止和表情做出恰当的反应”;B“外界信息持续冲动使人类大脑严重受损”有误,原文是“持续被外界信息打断思路会损害我们的大脑”;D“认为智能手机让人愚蠢”有误,原文是“电脑和手机让人愚蠢”,原文是现代人“正走在”数字化痴呆症的道路上而不是“必将”。 3.试题分析:C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健康提醒功能不由手机用户研发。 4.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方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暗流”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巨大的暗流”来比喻“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们生活的潜在影响”。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其危害性之大。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千嶂:__________        ②沙场: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秋思》中“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

B.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阙中“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和悲愤。

D. 《渔家傲·秋思》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闭”字表现了当时前线战事吃紧,说明守边将士对侵略者的恐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许寡人     百姓多闻

B. 陈胜、吴广某曰   当立者公子扶苏

C. 今诚吾众诈自称   以君长者

D. 足下卜之鬼乎     虽,受地于先王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一句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痛恨至极,难以忍受。

B. 《陈涉世家》中“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表现了他们的足智多谋。

C. 《唐睢不辱使命》中秦王摆出一副施恩加惠的姿态,并指责唐睢竟敢在他面前“逆寡人”“轻寡人”,可见秦王的骄横。

D. 《唐睢不辱使命》秦王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睢接受“易安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

(1)时人莫之( 《隆中对》 )                    (2)欲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

(3)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出师表》 )            (4)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

(5)尽南海( 《出师表》 )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

B.斛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E.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F.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六小题选四小题作答)

至今遗恨迷烟树,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

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

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

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

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

(3)我国古诗词中曾出现过很多表现“愁”的句子,请你从初中课本中找出两句含有“愁”字的诗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

(1)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