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润如油膏 心无旁...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润如油膏  心无旁骛

B. 断章取意  强聒不舍  弥留之际  斩钉截铁

C. 弥足珍贵  黎民百姓  涕泗横流  重蹈复辙

D. 化为乌有  不可思议  无与伦比  自知之明

 

D 【解析】试题分析:D没有错别字。A 一代天骄。B断章取义。C重蹈覆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qiáng)褓  (píng)吊  (yú)辞   (gé)尽职守

B. (yīn)哑    灵(jiù)   (yǔn)落  (kuò)然无累

C. (bì)     (suō)衣   息(xī)   一(pòu)黄土

D. (náo)     风(sāo)   禁(gǔ)   怒不可(è)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守护一份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的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到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读了上面的,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 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若孀妻弱子

C. 劳: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D. 市: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文段(一)列举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二)的故事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宁作我”方能成我

陈大昊

①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殷浩与权臣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争之心,每每要与殷浩一比高下。殷浩对此回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②某种意义上,“宁作我”,就是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方位,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岿然不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抵达“宁作我”的境界,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的人会产生“卿不如我”的傲气,有的人则会发出“我不如卿”的喟叹。在人与人的对比中,无论是略逊一筹,还是甘拜下风,难免打破平静的心境,让内心起了波澜。

③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与我周旋久”,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然而,想抵达“自知”的境界谈何容易。有的登高望远,便自视甚高,忘记了“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自甘堕落,总觉得与失败结缘,久而久之便深陷泥淖,消极怠惰;有的寄人篱下,盲从盲信、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事实证明,一个人倘若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始终坚持自我、勇于战胜自我,心理就容易被外界影响,思想就容易被外物奴役,行为就容易被外力裹挟。长此以往,最终只会弄丢了自己。

④由此想起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安排一批经过测试确属“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分别充当看守和囚犯,结果,无论是看守还是囚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角色改变,各自沉湎于相应情境而无法自拔。翻看那些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常常陶醉于为官的角色,在高高在上的“失重”状态下飘飘欲仙,在欲壑难填的“超重”状态中腐化堕落,这些人自然容易走上贪腐的不归路,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⑤为官从政难在不忘初心,做人做事更是如此。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说: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前进路上,信息的迷雾、信念的迷失、成长的迷茫,都会成为“宁作我”的障碍;变动的世界、个人的眼界、做人的境界,都会影响“宁作我”的坚守。“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始终保持“我是谁”的自省、“宁作我”的自信和“勿忘我”的自律,看淡世俗眼光,看轻世间纷扰,看守住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的影子”“他人的复制品”。

⑥歌德说:“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从来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也没有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成长。一个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真正的成功是“成我”。无论是面对未知的前路,还是身处人生的低谷,只要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一个人就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宁作我”而成我。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6日 04 版 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