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 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若孀妻弱子

C. 劳: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D. 市: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文段(一)列举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二)的故事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C 2.(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 3.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 4.第一问: 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第二问:(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文段(一)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文段(二)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文段(一)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文段(二)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灭掉了吴国。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意思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被选拔/起义。B:通“增”,增加。/尚且,竟然。D:市井/买。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宁作我”方能成我

陈大昊

①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殷浩与权臣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争之心,每每要与殷浩一比高下。殷浩对此回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②某种意义上,“宁作我”,就是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方位,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岿然不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抵达“宁作我”的境界,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的人会产生“卿不如我”的傲气,有的人则会发出“我不如卿”的喟叹。在人与人的对比中,无论是略逊一筹,还是甘拜下风,难免打破平静的心境,让内心起了波澜。

③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与我周旋久”,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然而,想抵达“自知”的境界谈何容易。有的登高望远,便自视甚高,忘记了“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自甘堕落,总觉得与失败结缘,久而久之便深陷泥淖,消极怠惰;有的寄人篱下,盲从盲信、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事实证明,一个人倘若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始终坚持自我、勇于战胜自我,心理就容易被外界影响,思想就容易被外物奴役,行为就容易被外力裹挟。长此以往,最终只会弄丢了自己。

④由此想起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安排一批经过测试确属“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分别充当看守和囚犯,结果,无论是看守还是囚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角色改变,各自沉湎于相应情境而无法自拔。翻看那些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常常陶醉于为官的角色,在高高在上的“失重”状态下飘飘欲仙,在欲壑难填的“超重”状态中腐化堕落,这些人自然容易走上贪腐的不归路,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⑤为官从政难在不忘初心,做人做事更是如此。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说: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前进路上,信息的迷雾、信念的迷失、成长的迷茫,都会成为“宁作我”的障碍;变动的世界、个人的眼界、做人的境界,都会影响“宁作我”的坚守。“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始终保持“我是谁”的自省、“宁作我”的自信和“勿忘我”的自律,看淡世俗眼光,看轻世间纷扰,看守住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的影子”“他人的复制品”。

⑥歌德说:“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从来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也没有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成长。一个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真正的成功是“成我”。无论是面对未知的前路,还是身处人生的低谷,只要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一个人就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宁作我”而成我。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6日 04 版 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墙角里的父爱

帮老乡大将搬家。在整理一堆旧书籍的时候,大将蹲在地上呜呜大哭起来。大将打开的是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日常开支,一笔一笔,清晰到一块钱的早餐,三块钱的午餐。稍后,大将给我讲了关于他和父亲的一段往事。  

大一的时候,大将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整晚耗在校外的网吧里。他虽然感觉到有些虚度光阴,但身边的同学们都差不多,不是打球,就是看电影,或者上网打游戏,大将也就释然了。暑假回家,大将在村里待了几天,感觉特别无聊,就忐忑地对父亲提出,想去他那里玩几天。至少那里有网吧!

七弯八拐,大将跟随父亲来到了徐州冷库。那儿聚集着十多个跟父亲差不多的人,有的推着推车,有的拿着扁担,大将看到父亲从门卫那里推出了自己的手推车。正在这时,一辆运着海鲜的大货车进入大院,父亲和大伙一起,跟在车后拥了进去。几分钟后,大将看到了父亲,他弓着腰扛着大大的纸箱,走几步,停一下,用系在手腕处的毛巾擦额头的汗,再前行几步,把背上的纸箱放到手推车上,接着又奔向大货车,几秒钟后,又弓着腰扛来一个纸箱。如此反复七次之后,(A)父亲推着那辆车向冰库走去,弓着腰,双腿蹬得紧紧的,几十米外的大将甚至看得到父亲腿上的青筋。

原来父亲赚的是血汗钱!大将惆怅不已。他向门卫打听,搬一次货,能有多少钱?门卫告诉他,五毛钱一箱。大将在心里算了一下,父亲一次运了七箱,赚三块五毛钱。

大将当天下午就回了家。他不再想着上网了,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父亲暴着青筋的腿。他还算了算,自己在网吧浪费了多少父亲的汗水。这一天,大将下决心做个好儿子,做个好学生。

但他的这种想法,很快成为过眼云烟。当那些旧日的玩伴又吆喝着去网吧,当他有意无意地看到魔兽游戏图案,他内心里总是忍不住躁动。终于,他又一次走进了网吧。……从家里带来的两千块钱,到十月底就没有了。

大将给妈妈打电话,说前段时间生了一场病,带来的钱花完了。

第三天下午,西安突然降温,正在宿舍里和同学打牌的大将接到电话,说校门口有人找他。大将跑到校门口,看到了父亲。五十多岁的父亲,像个七十岁的老人,老态龙钟,一脸的疲惫地对他笑着,说:“听你妈说,你前段时间病了,现在怎么样了,好了没?要吃好点,照顾好自己,你不用担心生活费,只要你能吃出好身体,学出好成绩,就是再多的生活费,你爸也掏得起。”大将嗫嚅着说:“已经……好了……” “看到你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把生活费给你,我就回去。不影响你。”父亲止住脚步,递给大将3000元钱。

干瘪的钱包终于鼓了起来,一周不见的魔兽又在呼唤大将。晚饭过后,大将又去了校外的网吧。五个小时的凶猛厮杀之后,大将要回宿舍了。和往常一样,他又来到了校外的一棵大榕树下,从那儿翻墙进校。

就在他翻上墙头的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昏黄的路灯,照着他的父亲,他偎在那个墙角,身下垫着不知从哪里拣来的破纸箱。(B)此刻,他正把身上的棉衣裹了又裹,而自己高中时围过的围巾,紧紧地缠在父亲头上。

从那以后,大将再也没有进过网吧,再也不浪费一分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大将准备了这个记账本,开始把以前落下的学业一点点补回来。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他命不好,没有享受生活的福气。经过那件事情,我才知道,不是他没有福,而是他习惯了把一切享受给予他儿子……他从十七岁开始在那个冰库做事,一直做到去年春天。”大将说不下去了。

大将的父亲于去年春天去世了。所幸的是,他的孩子看到了墙角的父亲,而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想不到,也看不到墙角里的爱。

(作者:李玉,有删改)

1.通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1)大将迷上了网络游戏,暑假回家想要上网,提出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玩;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返校后,大将忍不住上网的诱惑,花光了从家里带来的钱,谎称生病要钱;

(4)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20个字以内)

新华社韩国平昌2月25日电  (记者姬烨、耿学鹏)第二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5日晚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闭幕。中国作为下届冬奥会主办国,在闭幕式上奉献了《2022相约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2022年相约北京!

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座无虚席,以展望未来为主题的闭幕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历经17天紧张激烈的比赛,运动员们和现场观众共同见证奥林匹克运动的平昌之旅画上句号。闭幕式尾声,“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将现场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解读此图形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人物身份真假难辨的情节,可以说是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

①真假李逵(《水浒》)            ②真假美猴王(《西游记》)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几片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中抒写了历史兴亡之感,其中想象奇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喜欢在诗词中运用典故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重用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