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 (乐府民歌《木兰诗》)

(3)杜牧《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的《泊秦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5)请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岛竦峙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竦峙”“啾”“庭”“沆砀”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

故乡的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人家围墙外闻到过这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是金桂。

小时候,无论什么花,我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母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丁香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在近海县。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妃”。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作风水啊!”她担心的是稻谷的收成,担心的是桂花的收成。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作风水,我可以收几大萝,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应应当“摇”,摇来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作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桂花树下铺蔑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擅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桂花摇落之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放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花香中。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粟子羹”。因为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粟子。秋季粟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粟子,和着西湖白莲耦粉一起煮,再撒上几朵桂花,那股子淡雅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粟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有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悔,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我回家时,总棒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1.本文以“桂花”为线索,围绕线索各自然段分别写了:_____桂花,_____桂花, ____桂花,__桂花,__桂花,作者借此表达了______的情感。

2.“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从情感方面来说,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从结构方面来说,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摇桂花”是几十年以前的事,对一般人来说,大抵都忘却了,作者却描绘得这样细致,这是为什么?

4.在文中,“母亲”多次提到“作风水”,足见“母亲”非常在乎桂花。你能从文中感悟到“母亲”非常在乎桂花的原因吗?至少写出2条。

5.请简要品析文章的结尾句。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呜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 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C.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    B. 虽不能察,必以情。

C. 可以一战。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4.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是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___________;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____;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

菊花

〔唐 〕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的“绕”字写出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第二句的“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舂谷持作饭,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5)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

(6)《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遥望家园看到的情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化用杜甫诗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老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