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原来我拥有这么多 林语堂说过: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我认为珍惜已拥有之物才是生活的艺术,珍惜自己拥有的,人生才活之有味。 清晨,拉开窗帘,一束阳光轻抚着我的脸颊,初升的太阳如慈母般播洒着爱的光辉。我以最快的速度穿衣起床,一番洗漱后,带着满身的轻松,走在上学的路上,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嘴里还时不时哼着小曲,从未有过的愉悦在我心中蔓延开来。 原来,我一直拥有阳光般的心情。 “嘿,xx,吃早饭了吗?这还有点面包,要不要来点?”一位仁兄一边吃着自带的干粮,一边向我招手,看着她那副吃相,我不禁开怀一笑:“放心吧,我可从不会亏待自己!”仁兄也乐呵呵地笑了。 “哎哟,痛死我了!”琅琅的读书声中传来了一声惨叫,大家闻声看去,原来是身体憔悴的xx胃病又犯了。周围的同学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那位同学身旁,习惯性地从她书包里拿出一瓶药来,又急忙递给她一杯水,直到吃下去后,才慢慢好起来。很快,教室里又恢复了读书声。 原来,我一直拥有最真挚的友谊。 “xx,语文老师有请。”坐在座位上的我忐忑不安,终于,迎来了这意料之中的“邀请”,“看看,你这次又没达优,语文嘛,只要多背诵,多巩固,拿个高分是一点都不成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肯不肯多用功……”语文老师的一番话语“排山倒海”般向我袭来,没办法,我只得乖乖认命。 “好了,去把你的试卷拿来,我们一起分析这次试题……”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老师头上已出现密密的汗珠。霎那间,我的心微微一颤,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让您白白辛苦的,您就看我以后的表现吧!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出优异的成绩。 原来,我一直拥有老师默默的关心。 以一颗珍惜的心看世界,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拥有了好多好多,正如林清玄所说:已经拥有了心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江河,你还要拥有什么? 【解析】首先,细审题意,把握关键。“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有诗情画意,有人生的哲理。如果审题不细,就会出现偏离题意或扣题不紧的现象。“拥有”即持有、占有,文题中的 “拥有” 强调了事实存在性。“拥有”的对象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你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确定合适的角度表现“拥有”。“这么多” 既有外延上的要求,又要在内涵上表现“多”。非一人一事的全面铺叙,要尽量选取围绕同一主旨的两至三个经典片段写作。当然,写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对题眼“原来”“也”的理解。“原来”含有一种顿悟之义,能体现你的突然发现,顿悟契机的选择影响着作文的品质。“也”表明这么多的拥有就在你身边,只是你可能匆忙,可能不留心,经常忽略,同时也在提醒考生关乎眼前,留意脚下:生活中不是缺少“拥有”,而是缺少发现“拥有”的眼睛。 其次,选材求新,百般挑剔。这道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贴近考生有限的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都可以涌动起表达的欲望。从时间上入手,可以回忆童年时拥有的奇思妙想,可以描写少年时拥有的壮志豪情,也可以叙述青年时拥有的激情等。从角度上思考,“拥有”的可以是在困难面前毫不气馁的乐观情怀,可以是在酸甜苦辣环境中的蓬勃朝气,我们不妨用曲折坎坷的经历,让“拥有”的“这么多”荡起诱人的波澜。但要想使文章出彩,那就要注意拒绝平庸的材料,选择独特新颖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独有的真切感受。 另外,拓展思路,精心构思。从新颖别致的角度切入展开思路,一定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思路一:因事而思。可以从家庭亲情出发,开始悲叹没有家人的关爱、理解,甚至是自己臆想出来的误解,感觉自己深处在家的寒冬里,然后随着情节的一步步开展,通过一个或几个带有冲击力的事件,突然发现,家人的爱始终在那里,只是自己缺乏发现拥有爱的眼睛,顿悟“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思路二:由物而悟。可以一朵花为线,运用拟人口吻,叙述成长的经历,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花”的卑微、渺小,埋没在泥土里,然后写与其他植物的对比,在自然的风雨季节变换中,它终于绽放,而且很艳丽、漂亮,于是悟出:只要心里的春天在,开花结果只是时间的问题,“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以此构思行文的关键在于所选之物与自己要有相通之处,过渡要自然,不可牵强附会。构思行文时,要运用特色标志显示自己的运思。或运用题记、后记,占领夺目的“要路津”;或设置小标题,运用镜头剪接,形成丝丝入扣的递进式片段组合;或采用段落排比、反复穿插、散点铺排等;或开头百字内快速点题,中间各自然段用开头句或结尾句点明要义,结尾段收束全文,再次凸显主旨。无论运用哪种方法,便于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思路,读懂内容,那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

朱成玉

①你的生命中,是否会遇到一拨又一拨的好人?只是,你还没有把他们从你的记忆里打捞出来。

②一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小学教师,面临着退休,可是一颗心仍然放在孩子身上,这是一颗让人敬重的师者之心。

③在她现在任教的班上有这么一个孩子,学习状况一直很糟,按时完成作业和考试及格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求。于是,她接班以后,一直很关注这个孩子。她想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可是总联系不上,一次、两次、三次……她先后给这个孩子的母亲打了八次电话,居然都无人接听!接着,她辗转着打听到孩子父亲的电话,结果仍是无人回应。

④一天,当她拖着疲倦的身子刚回到家,家里的电话铃响了。那个孩子的家长不明就里地兴师问罪:“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言辞间的火药味似乎隔着长长的电话线都能嗅到。

⑤听了对方连珠炮似的质问,她不仅不恼,还赶紧表明身份,并耐心地解释原委……之后,肯定还发生了一些事,比如那位家长的种种原因及其后悔不迭的种种反应。但那都不是我关注的,我所震撼的,是在被利益直白地驱动着的现在,还有这样“不入流”的老师,坚守着一颗执着的师者之心。

⑥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回家,司机是个爱说话的人,看到路边有一个正在清扫雪的工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⑦他说,这些人真不容易,一个月千把元钱,却要起早贪黑忙活一天。

⑧我应和着,是啊,这是弱势群体。

⑨他说,这要是家在附近还好些,有些离得远的,还得坐车来回,再加上中午吃饭,一个月也就剩不下多少钱了,可是他们也舍不得丢了这份差事儿。年岁大了,能干点儿就干点儿,也算是给儿女们减轻点负担。

⑩他继续说,他早上就经常从这个区拉几个人去另一个区扫雪,因为天太早,他们不容易坐到车。他同情他们,车费减到每人3元,然后和他们说好,每天早上都由他来负责接送。这口头协议就这么一直维系着,直到有一天,他为了赶时间,担心他们等太久,从另一个区空着车回来接他们,结果,他们却因为有一辆顺风车,按每人2元收,他们就坐着走了。之前,没人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不用接了。

⑪他异常气愤,觉得这帮人真是不靠谱,一点诚信都没有。可是第二天,他还是忍不住去了那里。看着那几个人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他打开车门,大声地喊:“上来吧,你们不讲信用,我讲。”

⑫这个好人,终究还是没能抵住那颗善心的引领。

⑬想想我自己,一直是个懦弱的人。小学时,被女同桌欺负得不成样子,另一位女同学看不过眼,替我出头;初中时,我被前桌男同学欺负,也是女同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高中时,我被班主任欺负,后桌男同学替我反抗,并为此受了罚;工作后,我先是遇到了伯乐,后是遇到了良师,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⑭我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好人,他们就像一茬又一茬绿油油的草,覆盖在广阔的大地上,把一拨又一拨小人,紧紧地压在地表下面。

⑮其实,好人也不见得就非要去帮助别人。所有善待日子的人,都是好人。努力让自己的岁月镀着金,努力让自己的生命闪着光的人,也都是好人。

⑯一拨又一拨的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

(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着重号词的表达效果。

她想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可是总联系不上,一次两次三次……她先后给这个孩子的母亲打了八次电话,居然都无人接听!

3.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小学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说:“一拨又一拨的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请结合你的亲身体会,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1.简述《骆驼祥子》中孙侦探敲诈祥子的经过。

2.阅读填空。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即它们排去的水的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________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我不再是一块呆立不动的物体,差不多可以说能够运动自如了。

(1)上面的文字节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一位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种花

丁立梅

①在我妈屋门前种花。

②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买来的。花十多块钱,就能买上一小把。我乱七八糟地买了很多,包装上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合我的性子。

③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迭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收拾出来。我携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屋里屋外不停地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锹,说要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说要去地里挑蔬菜,中午给我炒着吃。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

④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位老人,暮气笼罩下,都是冷清。

⑤我爸也忙活开了。他给那块地追加了底肥,还用钉耙给划拉出漂亮的垄沟。

⑥种子刚种下,我妈就浇了一遍水。然后她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⑦十八天后,种子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会,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笑着。

⑧芽儿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生长了,我妈忙着把它们移栽到别处,把屋后也栽上了。抽枝了,打花苞了,这都是大事,我妈很(      )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多带着笑。

⑨又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跳跳蹦蹦,好不热闹。

⑩蝴蝶们也来了,恋慕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蝴蝶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⑪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频频相顾,跟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

⑫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种子。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到她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⑬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跟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过了,我妈专门弄了个罐儿,收藏这些花种子。她把那罐儿看得比金镯子还贵重,看得可紧了。

⑭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      )笑着说:“她来要了三回,我才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⑮我笑她,说:“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嘿嘿两声,(      )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⑯我很高兴,一个村庄都将因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1.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狡黠地    细致地    讪讪地

B. 细致地    狡黠地    讪讪地

C. 讪讪地    狡黠地    细致地

D. 细致地    讪讪地    狡黠地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跳跳蹦蹦,好不热闹。

4.根据文章第⑥-⑫段内容,说说“种花”给“我妈”带来了哪些变化?

5.文章以“种花”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八哥与蝉对话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唯数句而已。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①本文据《叔苴子》改编。②鸲鹆(qú yù):即八哥。③罗:张网捕捉。④调:调教。⑤曷若:怎么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久之能人言   效:____________

(2)能效数声而止    但:____________

(3)数句而已      唯:____________

(4)鸟首而惭      俯: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蝉 谓 之 曰 子 能 人 言 甚 善 然 子 之 所 言 犹 若 未 言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_________________

(2)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_________________

4.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自”字,有的版本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