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文有改动)

1.文章③④⑤段分别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加着重号的词语“笨拙”的含义。

(1)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1.[示例]每日出黑板报、背生病工友看病并陪护、风中拉平银幕。 2.[示例]写出了他文化水平不高,字也写得不美观;突出了他为工友们服务的热情。[示例]写出了他爬上柱顶拉银幕时的吃力和艰难,表现了他不辞辛苦、无私地为大家服务的优秀品质。 3.[示例]外貌(肖像)描写;描写李忠义的外貌特征,写出了他外表的丑陋,行动的不便,生活的艰难,欲扬先抑,和下文他的热心、真诚形成鲜明的对比。 4.[示例]天空中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价值;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会有自己的存在价值。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工人”说明了李忠义的身份“普通”,全文叙述的是李忠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是“平凡”的,因此答案为“普通、平凡”;再则结合题目中的“星星”,作者把李忠义比作“星星”,星星是常见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也可得出答案;另通读全文,也可从“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和“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这些句子得出答案。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全文,看文中是否有概括性的语句,从中提取关键词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细读文段,看文段中是否有中心句,如果没有,就要自己概括,采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的句式,而题目中说明了“什么人”,那么直接用“干什么事”来回答即可。如本题中,③概括出“坚持出黑板报”,④是叙述了李忠义“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⑤是叙述了一次露天电影遇到风把银幕掀落,李忠义“风中拉好银幕”。 3.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该句子的前后内容,即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并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其含义。如本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再结合后面对蒲公英的注释,可概括出其含意:李忠义的美德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选段中的“他”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       

(2)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爱的味道

①小区一楼住着一对夫妇,生活极有规律。晨起锻炼身体,晚上去广场散步,生活简单随意。因为房屋临街,夫妻俩喜欢敞开房门,坐在那里看书、品茶,或是悠闲地看着过往行人。

②每当屋子里飘出美食的味道,就能猜出他们的儿子回来了。那家男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平时极少回来。儿子回来时,也是夫妻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往返于菜市场和家之间,仿佛要把世间美味全部做给儿子吃。

③小小的房子里,总是传出香喷喷的味道。有时路过门前,我会开玩笑地说:“今天是炖鱼吧,离好远就能闻得到呢。”女主人笑着说:“是呢,尝尝吧,味道很鲜美。”几天后,儿子走了,没有了香喷喷的味道,房间又恢复平静,夫妻又开始简单随意的生活。

④爱是有味道的,虽然美味佳肴在哪里都能吃得到,但是出自父母手里,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⑤有位朋友不喜欢吸烟,但每次回到乡下,闻着那熟悉的廉价烟叶的味道,就会想起他的父亲。

⑥那时家庭生活贫穷,为了供他读书,家里的经济一直捉襟见肘。他每次回家取生活费,父亲都会犯愁,但却从不让他分心。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吸着长长的烟袋锅,伴随着袅袅青烟,有轻轻的叹息声。

⑦“爸,别抽烟了,对身体不好,家里实在没钱,我就不读书了。”父亲笑着说:“吸烟是为了给你驱蚊子,你不要有顾虑,好好学习才是正事。生活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父亲轻描淡写,他早已泪湿枕边。

⑧朋友说,艰难岁月里,父亲努力地支撑着家,面对困难父亲从不说苦。古人解忧,唯有杜康,父亲解忧,却只能吸烟。父亲的身上充斥着浓浓的烟味,隔了好远都能闻到,那时心里极不喜欢,当父亲离开人世,才惊觉内心深处是如此留恋一种味道。

⑨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出行,坐我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紧张地抱着一个塑料袋不松手,奇怪的举动引起乘警注意,便要求他们把袋子打开,老夫妻摇头不肯。乘警越发觉得可疑,强行打开塑料袋,一股浓浓的酸味弥漫开来,袋里竟然装着几棵酸白菜。原来他们是去看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而儿子在家时最喜欢吃酸白菜,因为怕酸味淡了,老夫妻包裹了好多层。

⑩那次旅游的沿途风景早已忘记,而行程千里抱着酸白菜的老夫妻,却停留在记忆里。酸酸的是爱的味道。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

1.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2.第④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第②段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4.第⑦段中作者将父亲语言的平淡与儿子的泪流满面形成强烈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最后写道:“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并不缺少爱,只要我们用心品味,就一定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身边爱的发觉与品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权吕蒙曰           谓: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治:____________

(3)即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___

(4)余近日军务倥偬     以: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以为/大有所益

B. 肃/遂拜/蒙母

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________”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甲】【乙】两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启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弗大学中途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的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图所反映的现状。

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 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