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 中国游客的“wifi依赖症” 材料一 近年网上流传一则笑话:到海边度假,...

(三)

中国游客的“wifi依赖症”

材料一 近年网上流传一则笑话:到海边度假,德国人来了整天潜水;意大利人每天晒日光浴;中国人则问:有wifi吗?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境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一出国就到处蹭wifi也成了中国人的突出形象之一,有人称之为“wifi依赖症”。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特别呢?

材料二 专门带赴法中国旅游团的导游李先生称,近来中国旅游团的一个主要诉求就是上网,老中青三代都如此。有些酒店不提供免费wifi,中国团就会表示不满。如果一个酒店只有在大厅提供免费无线网,你会看到许多中国游客待在大厅而不离开。

携程网高级经理顿继东说,中国游客现在的旅行方式是上车睡觉、玩手机、看视频,下车吃饭、玩手机、刷微信微博。一旦处于脱离wifi环境,他们就会显得特别抓狂,特别无聊,会时不时地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整个人好像缺了点什么。

法国雅高酒店集团一名负责人说,过去欧洲酒店大多上网需要另外付钱,由于中国团组来得多,雅高旗下的欧洲酒店现已完全实现免费互联网服务。我们将上网步骤写了中文交给中国游客,因为相比较而言,他们上网的需求最迫切。

材料三 携程网2014年发布的《出境游免费wifi调查报告》显示,90%的中国旅游者认为,免费wifi是旅游行程中不可缺少的服务。根据携程网提供的《2015出境wifi用户报告》,58%的出境wifi用户为男性,近半使用者年龄在30~39岁之间,91%的用户会通过境外wifi上网使用社交APP,查询和上传攻略是旅途中用得最多的旅游类应用功能。

材料四 除了刷微信朋友圈外,中国游客离不开wifi还因为需要手机为出门旅游提供便利,比如需要谷歌地图导航,需要点评类网站帮助找到宾馆餐厅等,甚至有时候需要wifi在购物时进行比价。

学者张凌云称,中国人喜欢到处拍照,立即上传微博或朋友圈,有人是为了和朋友分享,有人则是为了炫耀。

一名法国社会学者说,他注意到中国人在汽车、电脑、手机、奢侈品、上网等方面十分赶时髦,这是与西方人最大的差别。他还注意到,中国人即使是上了年纪的一代也积极上网,这在法国相对少见。

由于平时通过微信、QQ和朋友联系,一旦没有网络就和朋友失联了,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喜欢在社交网站上分享东西的人,都是在强调存在感。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称,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中国人对网络越来越依赖,出国没有wifi的话,1兆就要花大概3元,基本做不了什么,1G可能就要花掉3000元。中国游客出国依赖wifi的原因,主要还是资费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什么是“wifi依赖症”。

2.请你写出从材料三中得出的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3.下面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都喜欢到处蹭wifi。

B. 中国游客喜欢到处蹭wifi是因为智能手机太普及。

C. 在法国,上了年纪的一代中也有少数人会积极上网。

D. 在走出国门的游客中,只有中国游客才会到处蹭wifi。

 

1.离不开wifi,离开了就会抓狂,就会觉得缺了点什么。 2.中国游客对免费wifi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中国游客中男性比女性更依赖wifi;大部分出境的中国游客使用wifi主要是为了查询和上传旅游攻略等 3.C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分析即可。如材料二“一旦处于脱离wifi环境,他们就会显得特别抓狂,特别无聊,会时不时地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整个人好像缺了点什么”等句。 2.试题分析: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可抓住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如“90%的中国旅游者认为,免费wifi是旅游行程中不可缺少的服务”“58%的出境wifi用户为男性”“查询和上传攻略是旅途中用得最多的旅游类应用功能”等句。 3.试题分析:走出国门的大多数中国游客喜欢到处蹭wifi,故A不符合文意。而到处蹭wifi的原因主要还是资费问题,故B项不符合文意。并不是只有中国游客才会到处蹭wifi,只是中国游客蹭wifi的形象更突出。故D项不符合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梁衡的《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完成下列小题。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了。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一)

分析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起来会更有意思些。

题目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个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了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同学们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略显得意地说:“你们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太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吸引来的。老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老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老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三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那时候,每个人都在学雷锋。”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老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有删改)

1.这篇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2.回答问题的学生具有共同的优点,同时暴露出怎样的不足?

3.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

4.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赤壁》: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②《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

③《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④《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韩、魏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最苦与最乐》: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⑥《诉衷情》中运用典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默写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下阕。

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B.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 (某市长在看望人大代表时说)诸位代表,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市人民感谢你们!”

D. (某杂志社在征文通知中写道)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者,我社新出版的诗集《沃土》就任你挑上一本了。

 

查看答案

(2017年中考山东临沂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B. 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 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 临沂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