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又见炊烟 邵继同 ①离开老家很多年了,很多的事慢慢地淡忘在记忆里。可是老家的袅袅...

又见炊烟

邵继同

离开老家很多年了,很多的事慢慢地淡忘在记忆里。可是老家的袅袅炊烟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清晰如昔。那灰白色的烟雾像轻轻纱,笼罩着静谧的村庄,带给我无限的温暖和美好的回忆。

②每天清晨,村里最生动、鲜活的画面是家家户户烟囱里冒出的淡淡的炊烟,而不是鸟叫鸡鸣牛哞狗吠。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天不亮就开始做饭,刚开始生火时母亲通常用稻草引火,此时柴草还未充分燃烧,烟囱里冒出来浓浓的黑烟,遇到湿柴时更是如此。当火苗在灶膛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时,柴草燃烧旺了,炊烟很快就变成青蓝,继而变成灰白色,飘散在屋顶四周。

③村里的长辈们起床虽有先后,时间不一,但也不会隔得太久。每家每户的炊烟相继升起,村子充满了勃勃生机,就是因为村子有了人烟,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有蒸蒸日上的生活希望。

④每到春插、夏季“双抢”、秋收、冬种时,我们兄妹几个都要帮父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不用母亲嗓子喊过几丘田,只要看到午炊、晚炊的炊烟升起,我们的心就得到了安慰,知道离开饭的时间近了。透过恬淡的炊烟仿佛看到母亲在侧屋灶前灶后忙个不停。灶膛里的火焰腾腾地,母亲祥和的笑脸上像飞上了一片片红霞,砧板上切菜的砰砰声和着大锅油煎豆腐的咝咝声,声声入耳。炊烟,母亲的呼喚;炊烟,家的方向。

⑤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农村里度过。小时候在村里玩,经常玩得忘了时间,这时只要谁说了声,你家烟囱冒烟了,小伙伴们就会意一笑,立马散开各自回家去。炊烟,是回家吃饭的信号,更是母亲深情的守望和呼唤。看到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双勤劳、灵巧的手。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总能变魔术似的做上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到如今母亲立在门前等我回家吃饭的那一幕时常在脑海里浮现:袅袅炊烟在母亲身后,柔柔地,一缕一缕和母亲的发丝缭绕,淡淡的白雾中母亲成了欲飞的仙女……

⑥后来,我参加工作成家了。父母亲体弱多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在我们兄妹再三央求下,父母亲才离开老家进城生活。多少年了,老家的炊烟,依然那样熟悉,那样真实,散发着浓浓的亲情。那缕缕炊烟,就在我对老家魂牵梦绕的思念里;那淡淡的烟雾,牵引我一次次回到那可爱的家乡。

⑦袅袅炊烟,是家的味道,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里。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填空:本文的写作思路:文章开头①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下文的回忆。然后②

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回到现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3.通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炊烟,母亲的呼唤”这句话的理解。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袅袅炊烟在母亲身后,柔柔地,一缕一缕和母亲的发丝缭绕,淡淡的白雾中母亲成了

欲飞的仙女……

5.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袅袅炊烟虽有弥足珍贵的亲情,紫绕着志在四方的儿女情思,但一定会消融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1.写老家的炊烟带给我无限的温暖和美好的回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①点明写作对象——炊烟,交代写作缘由②回忆了炊烟中一些美好的,特别是与母亲有关的生活场景。③表达对家乡炊烟的赞美、眷恋之情。 3.一方而,炊烟升起,劳作或玩耍的我们就知道应该回家吃饭了,仿佛是母亲在无声地呼唤儿女;另一方面,炊烟代表的是亲情和故同对游子的深情呼唤。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喻成仙女,形象生动地写出炊烟缭绕中母亲的美好形象,人物与景物相互映衬,意境美好,有画面感。 5.示例:美丽乡村建设是大势所趋,这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袅袅炊烟是珍贵情感的见证,它永远值得珍惜眷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感也会被更新的事物去寄托和表达,只要每个人的心中常存这种美好的情怀就好。 【解析】 1.此题考查记叙文开头作用。其作用有: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开头画线句“老家的袅袅炊烟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清晰如昔” 写出了老家的炊烟带给我无限的温暖和美好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文章第一段点明写作对象——炊烟,引出下文的回忆。第二至六段回忆了炊烟中一些美好的,特别是与母亲有关的生活场景。最后一段回到现实,表达对家乡炊烟的赞美、眷恋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根据第四段的内容来分析,可理解这句话为:炊烟升起,劳作或玩耍的我们就知道应该回家吃饭了,仿佛是母亲在无声地呼唤儿女。根据文章结尾点明主旨的句子来分析,可理解这句话为:炊烟代表的是亲情和故同对游子的深情呼唤。 4..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此句将“母亲”比喻成“仙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炊烟缭绕中母亲的美好形象,人物与景物相互映衬,意境美好,有画面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九中开展以“关爱贫困儿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大家发现不少贫困学生还是留守儿童,为深入了解贫困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校团委决定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利用节假日调查走访。成绩一般的张强同学想报名参加,但又担心影响学习,请你劝导他参加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调查走访100名贫困留守儿童,发现他们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境,下面是一张调查统计表,请写出你的探究发现和相应对策。

贫困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统计表

缺乏感情寄托

缺少照顾关爱

作息混乱

娱乐活动贫乏

57.9%

51.8%

39.6%

3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张强同学活动结束后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心理感受,但是有两处语病,请你根据语境找出并修改。

①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感慨颇多。②晚上回家趴在桌子上伏案写下我的心得体会。③这些贫困留守儿童,他们有的从来就没有过零花钱,连吃一次零食也是一件奢侈的事,而我们却经常在父母面前抱怨,我们真的不应该再向父母伸手要这要那了。④从今天开始,我要认真听父母的话,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做一个让他们骄傲和放心的好孩子。

第一处: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繁星》《春水》是冰心的“小诗”集,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歌颂”“对十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方面的内容.

B.《水浒传》以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塑造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光辉形象,这些英雄人物中在小说里第一个出场的是“行者”武松

C.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宣,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欢和同情的喜剧人物.

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当前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___________ 》中的主人公,他受_________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宋宫廷画派diān峰之作的《千里江山图》,以描绘青绿山水为主,人物只是风景的点缀。能够作为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是因为画家王希孟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给“青绿山水”上色,又用泥金勾勒出“金碧山水”的颜色。整幅画作色彩绚丽,巧夺天工,虽穿越近千年,却宛如新生儿一般让人为之赞叹。其间零星颜料剥落的班班痕迹,向观众展示着画作和历史的厚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iān______峰   勾______   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3)文中“点缀”的“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剥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的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不畏浮云逃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郦道元的《三峡》中,作者面对春冬之时各种景物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请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陕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