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九中开展以“关爱贫困儿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九中开展以“关爱贫困儿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大家发现不少贫困学生还是留守儿童,为深入了解贫困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校团委决定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利用节假日调查走访。成绩一般的张强同学想报名参加,但又担心影响学习,请你劝导他参加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调查走访100名贫困留守儿童,发现他们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境,下面是一张调查统计表,请写出你的探究发现和相应对策。

贫困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统计表

缺乏感情寄托

缺少照顾关爱

作息混乱

娱乐活动贫乏

57.9%

51.8%

39.6%

3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张强同学活动结束后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心理感受,但是有两处语病,请你根据语境找出并修改。

①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感慨颇多。②晚上回家趴在桌子上伏案写下我的心得体会。③这些贫困留守儿童,他们有的从来就没有过零花钱,连吃一次零食也是一件奢侈的事,而我们却经常在父母面前抱怨,我们真的不应该再向父母伸手要这要那了。④从今天开始,我要认真听父母的话,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做一个让他们骄傲和放心的好孩子。

第一处: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让爱心像阳光一样照亮贫困儿童的心 (2)示例:张强,你好!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同学问的感情,而且可以放松我们的心情,减轻大家这段时间沉重的学习压力,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学习。何乐而不为呢?(称谓、语气、内容各1分,符合题意即可) (3) 发现:贫困留守儿童而临的主要困境是缺乏感情寄托和缺少照顾关爱。对策:多与他们交往,与他们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从各个方画关心他们。 (4)② 将“趴在桌子上”或“伏案”删除 ④ 将“骄傲”和“放心”位置调换 【解析】(1)此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做好宣传标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宣传标语达到好说、好理解的目的。围绕“关爱贫困儿童”来拟写即可。 (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围绕“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同间的感情,减轻大家这段时间沉重的学习压力”来回答即可,注意要有称呼。 (3)本题考查学生由图表得出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表格的标题,了解其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总结出结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贫困留守儿童而临的主要困境是缺乏感情寄托和缺少照顾关爱。围绕“多与留守儿童交往,与他们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从各个方面关心他们”来谈对策即可。 (4)此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第②句“趴在桌子上”与“伏案”语意重复,应删掉一个;第④句语序颠倒,将“骄傲”和“放心”位置调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繁星》《春水》是冰心的“小诗”集,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歌颂”“对十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方面的内容.

B.《水浒传》以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塑造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光辉形象,这些英雄人物中在小说里第一个出场的是“行者”武松

C.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宣,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欢和同情的喜剧人物.

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当前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___________ 》中的主人公,他受_________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宋宫廷画派diān峰之作的《千里江山图》,以描绘青绿山水为主,人物只是风景的点缀。能够作为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是因为画家王希孟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给“青绿山水”上色,又用泥金勾勒出“金碧山水”的颜色。整幅画作色彩绚丽,巧夺天工,虽穿越近千年,却宛如新生儿一般让人为之赞叹。其间零星颜料剥落的班班痕迹,向观众展示着画作和历史的厚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iān______峰   勾______   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3)文中“点缀”的“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剥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的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不畏浮云逃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郦道元的《三峡》中,作者面对春冬之时各种景物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请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陕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窗  花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A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B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有删改)

1.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A说想起抓住一位剪纸老人双手时,脊背“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突出强调了“我”对窗花艺术的倾倒以及心灵的受到震撼。

B. 文中第③段写陕北人钟爱贴窗花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

C. 第④段画线句子“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半癫状态”写出了剪纸艺人剪纸时的入神与痴迷。

D. 第⑤段首句中“勾魂的俗物”指的是不高雅的物品,含贬义。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句中“像侍弄土地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⑦段“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上文第②段中画线句B“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和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陆蠡《囚绿记》)

《窗花》中第②段中说“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而陆蠡在囚绿后说“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请联系两篇文章,分别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感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