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孩题。 一辈子的债 布衣 ①我一直不喜欢她。她长得太难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孩题。

一辈子的债

布衣

①我一直不喜欢她。她长得太难看。麻子脸,两条腿一条长一条短,说话的时候还不时用袖子擦鼻涕。

②最主要的是,她对我太凶,常用竹条子打我。别看那竹条子细软,落在身上跟火烙了一样。我考试不好,她要打;我砍柴没砍满篓子,她要打;我失手摔碎了东西,她也要打。

③有一次她吩咐我到镇上去买花生油,我被耍了秤,油少了一两多。她逼着我回去讨,我不肯,她劈脸就是两耳光。到后来我硬着头皮去了,结果和人撕扯起来,我的胳膊都被掐青了。回来后她却对我身上的伤视而不见,第一句话就是,油呢?

④我总怀疑我不是她亲生的。于是走了十几里路去问外村的二伯。二伯说:“哪能呢?你二婶亲手接生的哩。”二伯又说:“她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她是村子里数得着的黄花闺女,一双眼睛贼亮,大辫子油乌乌的,说话声音软得像棉花。可结婚两年后,你爹突然中风走了。祸不单行,半个月后她去山里挖药笋,从崖上摔了下来,腿断了,脸上也落得坑坑洼洼。她的脾气,大概也就是那时候变坏的……”

⑤她惟一给我好脸色是我考了第一名的时候。她用手一遍遍地摸那成绩单,摸得上面一点儿皱褶也没有。而且当天的晚饭,她必定会给我做一张肉饼。

⑥我是不在乎她给不给我好脸色的,但我在乎那张肉饼。自我有记忆起,家里的饭桌上就很少见荤。为了那张肉饼,我念书很拼命。

⑦我因作弊,被她像拎小鸡一样拎进家,她顺手抄起扫帚就打我。我在床上躺了三天,便开始补课,补完课我就去捡废品,换钱交补课费。她问我要不要她帮,我说:“谁要你的臭钱。”她居然笑了:“好,有志气。”

⑧当然,我其实还是要依赖她的。她拿一个红皮账本,把我的每一笔花销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说:“这些都算你借我的,等将来,你要记得还给我。”我简直是震惊了,还就还!我更加拼命地念书,我可不想一辈子和她纠缠。

⑨但事与愿违,高考时我离录取线刚好差了一分。

⑩为了尽早离开她,我决定到广州打工。领到第一份工资时我只留下了一百块钱生活费,其余的都寄给了她。汇款单的附言栏里写:已还债XX块。三年如此。

第四年公司需要集资,要交两万入股,否则将被辞退。我问她借钱,她很干脆地说:“不借。你这么大,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我气得连夜就回了广州。我没再给她寄过一分钱,打过一次电话。

因为勤奋努力,我终于在城里买了房和车,并结婚生子。她好几次提出要来城里看我,都被我拒绝了。可她还是来了一次,就是这次我发现她老了,头发花白,耳聋,还咳嗽得厉害。

我没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她。她回去后不久我就接到了二伯的电话,二伯说:“你娘死了,脑溢血。”我是一个人去奔丧的。见我是一个人,二婶不满了,当即说:“到底不是自己生的,养不亲。”她的声音不大,落在我耳里却像惊雷。

她真的不是我亲娘。娘生我时大出血,我一落地娘就没了。做货郎的爹带着我到处漂泊,到了她的村子,她一见我就喜欢上了。那时候她还是整个村里数得着的黄花闺女,一双眼睛贼亮,大辫子油乌乌的。二婶说:“她结婚时就和你爹说好了,一辈子不生娃,把你当亲生的带,并搬到谁都不认识的地方定居。”二婶转身递给我一个红皮本子,是那个她在我面前摆弄过很多次的账本。里面全都是她密密麻麻歪歪扭扭的字:

我让你去讨油不是在乎那点秤,是不想让你被人欺负。你是没有爹保护的,在外面一定要自己强悍起来。

我又打了你。每次打你我都觉得像打在自己身上,可是没有办法,不狠心点你怎么能成才呢?

我很高兴你没有继续缠着我借钱,这说明你是个有骨气的孩子……

我不怕你怪我,我只盼着你快长大。自从你爹突然走后,我就觉得生命是很无常的,要是我有一天也走了,你一个人在这个世上怎么办,所以我逼着你尽快出息……

本子后面的封皮里夹着一个存折,是我还给她的五万块钱,她一分未用。

看着看着我流泪了。我吼着给妻子电话 “你带孩子赶紧过来。”说完我就冲进灵堂,抱着她的身体号啕大哭,喊着娘。

可是,她已经听不到了,我注定要欠她一辈子的债

(摘编自2017年9月《读者》<乡土人文板块>,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一直不喜欢她原因是她长得难看,并且对“我”太凶。

B. 第⑦段中“她顺手抄起扫帚就打我”,可以看出“我”的作弊使她非常愤怒。

C. “我”工作后将除了生活费以外的钱全部寄给娘,是想让娘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D. 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于平淡中蕴含真情,显得真切感人。

2.请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进行品析。

(1)她用手一遍遍地摸那成绩单,摸得上面一点儿皱褶也没有。(从描写角度)

(2)她的声音不大,落在我耳里却像惊雷。(从修辞角度)

3.段中“账本”的内容可否删去?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请分析文末“我注定要欠她一辈子的债”这句话的作用?

5.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赞同吗?说明理由,并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1.C 2.(1)动作描写。“一遍遍地摸”表现出娘对成绩单的珍惜,形象地写出了娘对“我”取得优异成绩的喜悦之情(高兴、满意、自豪等也可。)表达了娘对“我”的深切期望与爱。(意思相近即可。) (2)答案一:比喻。将二嫂的话比作惊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我”知道自己不是娘亲生时的震惊和难过之情。 答案二:夸张。形象地突出了当“我”知道自己不是娘亲生时的震惊和难过之情,增强表达效果。 3.不能删。 “账本”的内容解释了娘对“我”这么严厉的原因。有利于表达娘对“我”深切的爱(或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4.结构上:篇末点题(与文中内容呼应)。内容上:点明主旨(或中心),抒发了“我”对娘因不理解而心生怨恨,一直没有报答养育之恩的自责内疚之情,同时也是对娘无私奉献的母爱的赞美。 5.示例一:赞同。文中的娘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面对世事无常只能选择严厉的教育方式快速促进孩子成长,这是可以理解的。生活中,我有时只顾玩手机而耽误写作业,也会受到母亲的严厉批评,正是因为有母亲的批评,才有我现在的好成绩。因此,我认同文中严厉的母爱。 示例二:不赞同。文中的娘对孩子采用过分严厉的棍棒式教育,导致了娘在死前都没有取得孩子的谅解,也导致知道真相的孩子一生愧疚,这种教育方式我是不赞同的。记得有一次,我因贪玩遭来母亲的严厉指责,我内心非常的怨恨母亲,很长时间不能理解她,我觉得母亲可以采用温和的方式来制止我的贪玩行为,效果会更好。因此,我不认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 【解析】 1.试题分析:C“是想让娘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错。注意寄出钱之前的情节,“她拿一个红皮账本,把我的每一笔花销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些都算你借我的,等将来,你要记得还给我”,寄出钱之后的情节“汇款单的附言栏里写:已还债XX块。三年如此”,所以说“我”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2.试题分析: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描写角度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摸那成绩单,摸得上面一点儿皱褶也没有”运用典型的动作描写。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感。(2)“声音不大,落在我耳里却像惊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3.试题分析:考查情节对中心的意义,“账本”的内容解释了娘对“我”这么严厉的原因。很好地表达了娘对“我”深切的爱,这样就突出文章的主题。材料与中心关系如此紧密,所以此情节不能删除。 4.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句子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5.试题分析: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结合原文作答)。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赞同要从“母爱”的角度作答。不赞同要从“教育方式”考虑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月色入(        )    

(2)无与乐者(        )  

(3)兵阵相接(        )  

(4)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

2.【乙】文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B. 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C. 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D. 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结合内容试作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望中所见,描绘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睹物伤感,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痛。

B.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受,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C. 颈联写因战乱,长安城大火持续了三个月,致使家信无法及时抵达,所以“家书抵万金”。

D.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诗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央视节目《朗读者》,精心挑选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

《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自身的故事同样精cǎi(A.彩 B.采)。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沉的【甲】(A.底蕴 B.内涵)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隔阂,乃至冲突,与观众【乙】(A.分享 B.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以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A.gài  B.kǎi )。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选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精cǎi(A.彩 B.采)      感(A.gài    B.kǎi )

(2)给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 句: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它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 《回忆我的母亲》和《背影》都是朱自清先生写的回忆性叙事散文。

C.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九万里风鹏正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8)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9)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抓住莺歌燕舞,描绘早春明媚春光,给人无限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