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战乱时期,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文章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每空限两个字)

(     )——放贼——送鱼—— (     )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

3.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下面摘录的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②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

③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我选第      句,批注:

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祖父在你的眼里是个怎样的人?你同意祖父将入室的窃贼放走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5.阅读材料并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塑家风”“传家教”的认识。(80—100字,5分)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风传承,他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

 

1.(符合要求即可)捉贼 刻鱼 2.交代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作铺垫;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计不得己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作铺垫。(答到两点即可) 3.(“选择”1分,“批注”3分,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浑身颤抖”形象地写出了窃贼当时很恐惧的心理和冷的程度,“攥”形象地写出了贼视粮食如生命的情状。(或这句话从贼的神态和动作两方面形象地写表现了贼当时恐惧的心理、冷的程度和视粮食如生命的情状。) (2)“眼眶却红了”形象地写出了贼被父亲行为感动的神态。“低着头”形象地写出了贼当时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的神态。(或 通过对贼神态的描写,形象的表现了贼被父亲行为感动之深和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极深。) 4.(第一问4分,性格特点能答到两点,并结合文中语句即可满分;第二问2分,观点1分,分析1分,分析要做到言之有理) (1)如:祖父是个宽容的人:他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 祖父是个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 祖父是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善良、淳朴、厚道……(答到两点并结合语句即可) (2)示例:我赞成祖父的做法。生活中,人难免会犯错误,我们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人,有时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祖父的做法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我反对祖父的做法。这个小偷虽然只是偷了一袋米,但也是偷窃行为,如果宽容了贼的这种做法,就会产生从“偷针”到“偷牛”的后果。 5.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家庭是教育的启蒙,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塑造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不单单是父母对子女简单的说教,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从而对子女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文中的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祖父的身体力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仅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能使我们把这种好家风传承下去,这将成为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宝贵财富。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总结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整体思路,总结相关段落内容。第③段写祖父捉住入室的贼;第④⑤⑥段写祖父放走进入家中的贼;第⑦⑧段写别放走的贼给我家送鱼;第⑨段写祖父在家门口刻鱼,不让送鱼。 2.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①第2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的时代背景。②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 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③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做铺垫。 ④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批注赏析能力。解答时,从描写方法、写作手法、修辞等角度分析,阐明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思想即可。神态描写: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心理描写: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 4.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对于祖父做法的态度,可以持赞成态度,也可以持反对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颗图钉

叶大春

小米在总经理办公室外等待应聘接谈的时候,忐忑不安,就用硬币占过卦:徽面受聘,字面不聘。三次都是抛的徽面。小米心存一份侥幸和欣慰。

轮到小米接谈时,阴差阳错,小米一走进总经理办公室,突然打了一个大喷嚏。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脸色险沉起来。小米心慌意乱,想好的谈话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结结巴巴地谈了一通。她看见总经理已对她的谈话不感兴趣,在自顾自地揉着太阳穴。小米心更慌了,语无伦次。总经理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小米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儿。

该死的喷嚏!小米恨得牙痒痒的,眼看有些希望的受聘机会被喷嚏搅黄了。小米到深圳闯世界的三个多月里,已是第四十九次求职受挫了。她疲惫不堪,精神沮丧,连下楼梯的劲都没有了。

小米真想站在楼梯间里嚎啕大哭一场。但深圳不相信眼泪,哭也白搭,只会让人瞧不起你。真是鬼迷心窍,小米在内地一家市直机关里吃皇粮挺安逸的,忽然心血来潮,想跳出人浮于事、臃肿不堪的机关,破釜沉舟到南方去闯荡一番。

小米的父母苦劝,小米的男朋友力阻,都没能动摇小米南徙的决心。别看小米是个妩媚温柔的女孩,倔起来却如犟牛。父母无奈,只得串通小米的男朋友,将小米反锁在房间里"软禁"起来,想让小米冷静下来,打消南徙的念头。小米去意如磐,心已展翅,翻窗跳楼,背起简单的行囊,一瘸一瘸地乘上了夜行列车。

小米到深圳后,才发现这儿美女如云,人才如林,求职者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小米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在深圳的硕士博士多如牛毛,哪还轮得上她这样的夜大结业生。她屡碰钉子,吃闭门羹,把身上的盘缠几乎都花光了,眼看要沦落到盲流乞丐的窘境,被送到收容遣返所去了。

小米一阵晕眩,急忙扶住楼梯扶手才没跌倒。她想起来了,昨晚失眠了,天快亮时才睡着。早晨醒来,时间不早了,顾不得吃早餐,就往应聘的单位匆匆赶。又饿又急,自然晕眩。小米在低头的瞬间,看见了一颗图钉。她怕这颗图钉扎了行人的脚,就把它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

就在小米转身要离去时,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开了,秘书小姐喜吟吟地跑出来,喊住小米:"米小姐,请留步!总经理叫你!"

小米一愣,疑惑地随着秘书小姐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说:"恭喜你,米小姐,你被聘用了!"

小米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幻觉。

总经理说:"你一定感到奇怪,我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吧?不瞒你说,你已经通过了我的特殊考试!"

小米如坠五里云雾:"什么特殊考试?"

总经理叫秘书小姐放一段录像带,小米看到了自己拾图钉扔进垃圾箱的镜头。小米倍感蹊跷:"这算什么特殊考试?一件小事嘛……"

总经理喟然慨叹:"唉,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注意这种小事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八方求职四处碰壁。一次,我去一家银行求职时受挫,下楼时,我看见了一颗图钉,就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一小事恰好被行长撞上了,大受感动,就聘用了我。这次招聘,我叫人在办公室周围放了十颗图钉,暗地里用录像机监视,几天来只有你细心地拾起了它。我的公司里就是需要你这样细心的人!"

1.小米一走进总经理办公室,突然打了一个大喷嚏。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脸色阴沉起来。你知道总经理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吗?

2.小米在与总经理接谈时,一个大喷嚏的突然事故使自己想好的谈话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小米想好的谈话内容是什么?请你把它写出来。

3.文章4-6段属于插叙,插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果删去文中的插叙行不行?为什么?

4.小米落聘后因又饿又急,一阵晕眩,但在低头的瞬间却看见了一颗图钉,就把它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在求职无望时小米为什么还能这样做?这件事说明小米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小题

甲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王: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④调:协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当涉猎

刮目相看

赵襄王学御王子期

术未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涉猎           门户对

B. 今者才略         今当涂掌事

C. 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 自以为大有所     多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此君之所以后也。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

5.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各谈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注释】濯,zhuó,洗。

1.请你说说“缓”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有人说“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表现手法非常妙,你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可最近扬州市区东关街东头的东关城楼却出现了让人担忧的一幕:不少游客和市民将东关城墙当成了攀岩地,纷纷变身“蜘蛛侠”,不仅不雅观,安全问题也让人担忧。

(1)请你当回小记者,分别设计一个问题以采访刚刚攀爬过城墙的游客、城楼管理人员。

采访刚攀爬过城墙的游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城楼管理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此时你恰巧看到一位青年准备攀爬城墙,你打算如何劝阻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 _____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

(2) 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

(7)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