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在下面画横线并改正。 (1)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在下面画横线并改正。

(1)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_____

(2)范进道:“晚生饶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_____

(3)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彩地敞着。_____

(4)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廓,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_____

 

(1)藉 籍 (2)饶 侥 (3)彩 采 (4)廓 廊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书籍”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侥幸”是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利益或免去不幸。“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dú)    附(hé)   俯(kàn)   不置辩(xiè)

B. (wǎn)   出(zhàn) 公(zhāi)  五彩斑(lán)

C. (tiǎn)  元(jiě)  阔(chuò)  争奇斗(yán)

D. (dié)   作(jī)   候(shì)   前倨后(gō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 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写两种即可)

3.联系文章内容,说出标题中的“愚处”指什么。

4.感悟作品,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对你的启发。

 

查看答案

题目:素年锦时

素年,平淡的流年岁月;锦时,闪光的生活点滴。在流年里,或许日子很平淡,或许我们一直都是如此的期待,但是还是会有那些感人的瞬间,让我们永远记得!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3)情感真挚,不得抄袭。

(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子 (刘建超)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2)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3)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4)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5)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6)“一米二!”

(7)“一米一!”

(8)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

(9) “一米二!”

(10)“一米一!”

(11)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

(12)“一米二,你再给我量。”

(13) 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

(14)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

(15)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16)郑祺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

(17)郑祺在宿舍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祺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步幅的长度。

(18)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经过六年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19)郑祺喜欢尺子,还将搜集到的老木尺子包装成精美的礼品,送给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丁,他是必定要选个好尺子送给人家的,寓意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赤子,爱国爱家,孝敬父母。朋友都说他抠门儿,他呵呵一笑,礼轻寓意重。

(20)郑祺再次见到老同学王大头是个午后。王大头已经是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手眼通天的人物。

(21)郑祺知道王大头约他喝茶的目的。王大头开发的几个小区竣工验收,有人举报单元实际面积与施工图纸有差异,却被王大头打通关节过了关。郑祺带着调查组去了现场,查看了情况。郑祺认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误差,果真工作人员再次测量的结果是百分之二点一,每个单元面积少了二点七三平方米。大家都惊奇地咋舌。

(22)茶过三泡,王大头沉不住气了:“老同学,你就大度些,我不会亏待你。”

(23)郑祺呷了一口茶:“老同学,你这两个小区,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万啊,这钱你就挣得安心?”

(24)王大头说:“老同学,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我也不为难你,误差总会有的。差一平方米,行了吧?给个面子。”

(25)郑祺摇摇头。

(26)王大头拿出一个纸袋放在郑祺眼前:“美金,五万,一平方米!”

(27)“二点七三平方米!”

(28)王大头的脸有些扭曲了:“老同学,别把事情做绝,处世小心为妙。”

(29)郑祺站起身,说:“老同学,我又不是没有挨过你的枝条,呵呵。谢谢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多年的木尺。告辞!”

(30)郑祺走出茶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1.小说的第二段详写郑祺“抓周”有何用意?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郑祺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3.赏析第(15)段的划线句。

4.小说中为什么两次提到王大头?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5.小说以“尺子”为题,有何好处?

 

查看答案

保持自己的价值

①有人常常抱怨,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受重视,别人都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不禁反问:“你真的有价值吗?”或者可以说,你的价值真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大吗?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

②曾经有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家应邀给大家做一次讲座。讲座开始时,心理学家首先举起了一张五百卢布的纸币,然后问在座的人,谁想要这张纸币。当时礼堂里大概有二百多人,大家像接到了命令似的,一起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大家得到这张纸币之前,我要做点什么。”心理学家边说边把那张纸币揉成了一个团,然后又问,“现在谁还想要这张纸币?”众人又都举起了手。“这样吧,”心理学家又说,“我再做点什么。”说完,他就把纸币扔在了地上,还用鞋跟轻轻地踩了几脚,然后才把纸币捡了起来,这时那张纸币已经又皱又脏。“大家看,这张纸币已经这副模样了,你们现在谁还想要?”人们又再次举起了手。“亲爱的朋友们,”心理学家这时说道,“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不管我把这张纸币弄成什么样子,你们还是希望得到它,因为不管它变成什么样子,都没有失去本身的价值,它还是一张面值五百卢布的纸币。”

③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赞誉,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和距今约1.8亿万年前的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恐龙已经灭绝,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可以一睹它们的芳容。这种传说只有在月亮上才有的树,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不要抱怨,桫椤本身虽然没有多大价值,但稀有正是它的价值。请问,你做到让自己很稀有了吗?

④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你将自己放在了什么位置。同样是一杯可乐,在市场上只要2.5元,在商场里能卖到4元,在酒店里卖10元,在酒吧里就要卖15元。位置决定价值,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最大价值。

⑤不要总是牢骚满腹地抱怨,价值从来不需要用牢骚来证明,只能用可以体现价值的办法去征服。一个人唯有先征服自己,才有能力征服他人,让别人信任自己。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当你想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时,请先让自己相信,你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抱怨鬼”。

⑥做有价值的人,是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支撑的。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终极价值是要仰仗于意识与凝思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生存。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如何做才能保持自己的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