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尺 子 (刘建超)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2...

   子 (刘建超)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2)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3)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4)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5)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6)“一米二!”

(7)“一米一!”

(8)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

(9) “一米二!”

(10)“一米一!”

(11)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

(12)“一米二,你再给我量。”

(13) 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

(14)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

(15)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16)郑祺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

(17)郑祺在宿舍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祺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步幅的长度。

(18)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经过六年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19)郑祺喜欢尺子,还将搜集到的老木尺子包装成精美的礼品,送给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丁,他是必定要选个好尺子送给人家的,寓意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赤子,爱国爱家,孝敬父母。朋友都说他抠门儿,他呵呵一笑,礼轻寓意重。

(20)郑祺再次见到老同学王大头是个午后。王大头已经是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手眼通天的人物。

(21)郑祺知道王大头约他喝茶的目的。王大头开发的几个小区竣工验收,有人举报单元实际面积与施工图纸有差异,却被王大头打通关节过了关。郑祺带着调查组去了现场,查看了情况。郑祺认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误差,果真工作人员再次测量的结果是百分之二点一,每个单元面积少了二点七三平方米。大家都惊奇地咋舌。

(22)茶过三泡,王大头沉不住气了:“老同学,你就大度些,我不会亏待你。”

(23)郑祺呷了一口茶:“老同学,你这两个小区,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万啊,这钱你就挣得安心?”

(24)王大头说:“老同学,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我也不为难你,误差总会有的。差一平方米,行了吧?给个面子。”

(25)郑祺摇摇头。

(26)王大头拿出一个纸袋放在郑祺眼前:“美金,五万,一平方米!”

(27)“二点七三平方米!”

(28)王大头的脸有些扭曲了:“老同学,别把事情做绝,处世小心为妙。”

(29)郑祺站起身,说:“老同学,我又不是没有挨过你的枝条,呵呵。谢谢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多年的木尺。告辞!”

(30)郑祺走出茶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1.小说的第二段详写郑祺“抓周”有何用意?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郑祺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3.赏析第(15)段的划线句。

4.小说中为什么两次提到王大头?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5.小说以“尺子”为题,有何好处?

 

1.表现出郑祺对尺子的喜爱;为下文写郑祺对尺子的喜爱和痴迷做铺垫;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 喜欢尺子。抓周时两次抓尺子, 一生喜欢收藏尺子。 ②不畏暴力(勇敢、有正义感)。帮助同学量课桌的“三八”线,遭到了王大头的报复,但最终没有屈服。 ③技术高超。用手来丈量物品的结果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较准确地判断出王大头开发的小区单元面积的误差。 ④廉洁正直。当王大头拿美金收买他时,他不为金钱所动心,断然拒绝,坚持了自己的为人原则。(任意三点并有分析得满分) 3.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出郑裁缝对儿子的鼓励和肯定,赞扬了郑裁缝为人正直,教子有方。 4.①王大头的两次出现都与郑祺有矛盾,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王大头与郑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郑祺的人物形象。 5.尺子是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主人公关于尺子的一切活动,使情节前后勾连照应;尺子既是生活中测量物体的工具,也象征着测量人品的尺码;以“尺子”为题,警示人们心中要有一把尺子来约束和鞭策自己,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保持自己的价值

①有人常常抱怨,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受重视,别人都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不禁反问:“你真的有价值吗?”或者可以说,你的价值真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大吗?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

②曾经有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家应邀给大家做一次讲座。讲座开始时,心理学家首先举起了一张五百卢布的纸币,然后问在座的人,谁想要这张纸币。当时礼堂里大概有二百多人,大家像接到了命令似的,一起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大家得到这张纸币之前,我要做点什么。”心理学家边说边把那张纸币揉成了一个团,然后又问,“现在谁还想要这张纸币?”众人又都举起了手。“这样吧,”心理学家又说,“我再做点什么。”说完,他就把纸币扔在了地上,还用鞋跟轻轻地踩了几脚,然后才把纸币捡了起来,这时那张纸币已经又皱又脏。“大家看,这张纸币已经这副模样了,你们现在谁还想要?”人们又再次举起了手。“亲爱的朋友们,”心理学家这时说道,“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不管我把这张纸币弄成什么样子,你们还是希望得到它,因为不管它变成什么样子,都没有失去本身的价值,它还是一张面值五百卢布的纸币。”

③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赞誉,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和距今约1.8亿万年前的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恐龙已经灭绝,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可以一睹它们的芳容。这种传说只有在月亮上才有的树,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不要抱怨,桫椤本身虽然没有多大价值,但稀有正是它的价值。请问,你做到让自己很稀有了吗?

④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你将自己放在了什么位置。同样是一杯可乐,在市场上只要2.5元,在商场里能卖到4元,在酒店里卖10元,在酒吧里就要卖15元。位置决定价值,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最大价值。

⑤不要总是牢骚满腹地抱怨,价值从来不需要用牢骚来证明,只能用可以体现价值的办法去征服。一个人唯有先征服自己,才有能力征服他人,让别人信任自己。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当你想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时,请先让自己相信,你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抱怨鬼”。

⑥做有价值的人,是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支撑的。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终极价值是要仰仗于意识与凝思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生存。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如何做才能保持自己的价值。

 

查看答案

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弩,撤其备,墙坏而不修,篱决而不葺。无何,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投之以石,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注释】①藩:篱笆。②殷钲:敲响金属。③举辉:点起篝火。④貙:(音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形:_____________

(3)于是其弩: _____________

(4)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焉: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投以石

A. 君子    B. 无丝竹乱耳

C. 而不能通其意    D. 又数刀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

4.说说若石没有死于虎口却死于貙爪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析“山翠拂人衣”一句中“拂”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中学文学社开展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和社团的朋友们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脚步吧。

(1)【春天在民俗节日中】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将对联写在对应横线上。

A.门上桃符    B.碧波竞舟     C.江边柳线     D.青艾驱瘴

E.迎春绿      F.十里欢       G.耀眼红       H.千家乐

春节: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在多彩自然中】

(3)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在传统文化中】

20161130日,“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从“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中任选一个节气(示例除外),阐释其含义。

示例:节气:惊蛰

含义:天气回暖,春雨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3)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____。”

(6)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8)《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