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能喷冰的“火山” 叶青青 随着一声巨响,土...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能喷冰的“火山”

叶青青

随着一声巨响,土地猛烈震动了起来。阿胡那火山开始喷射了。这个庞然大物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30千米左右,大小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这次突然的爆发,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

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奇妙之处,阿胡那火山喷出的不是赤红的岩浆,竟是白色的冰岩浆,这种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推力射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当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随后,因为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凝结成固体。

然而,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火山都是喷出岩浆的,为什么这座火山这么与众不同,能喷出冰呢?

原因就是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而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

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者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在地球上的火山类似,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我们知道,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的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气泡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

那么,冰火山是如何喷发的呢?

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的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的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出来,这就是奇特的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不过,虽然冰火山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5期)

1.(小题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

2.(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冰火山与火山的不同之处。

3.(小题3下面对冰火山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虽然冰火山形态与地球火山相似, 都是从地表凸起,顶端有巨大凹陷口,喷发时都能喷出液体,但他不是真正的火山。

B. 阿胡那火山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它喷出它喷出的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冰岩浆高达4千米。

C. 冰火山内附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潮汐摩擦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冰水受周围压力挤迫,会沿冰层裂缝喷发而出。

D. 冰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1.2.①描写阿胡那火山喷发时“地动山摇”的情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生动形象的交代说明对象。③引出下文对冰火山喷发原理的介绍。 3.4.①冰火山存在于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火山存在于地球上。②冰火山主要有冰壳构成,火山主要由岩石和贵金属构成。③冰火山喷出的是白色冰岩浆(冰冻沉积物),火山喷发出的是赤红岩浆。 5.6.B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1.激发读者的兴趣。2.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附加题

我告诉他,我曾在特列不尼亚(影射英国)王国逗留了一段时间。当地人管这个国家叫兰敦(影射伦敦)。那里的人大部分全是由侦探、见证人、告密者、指控者、检举人、证人、咒骂者以及他们的一些爪牙组成的。他们全都受正副大臣们的庇护、指使和津贴。在那个王国里,阴谋通常都是那些企图抬高自己大政治家身份的人所作。他们企图使一个摇摇欲坠的政府恢复元气,企图镇压或者转移群众的不满情绪,企图把没收来的财物填进自己的腰包,企图左右公众舆论以尽量满足一己私利。他们先取得一致意见,定好应控告哪些可疑分子图谋不轨,接着采取有效手段查找这些人的书信和文件,然后把他们囚禁起来,文件则交给一伙能巧妙地从词语、音节以及字母中找出神秘意义的能手去处理。比如说,他们会破译出“马桶”是指“枢密院”; “一群鹅”指“参议院”;“瘸腿狗”指“侵略者”;“呆头”指“——”(“——”代表“国王”); “瘟疫”指“常备军”;“秃鹰”指“大臣”;“痛风”指“祭司长”;“绞刑架” 指“国务大臣”;“夜壶”指“贵族委员会”;“筛子”指“宫廷贵妇”;“扫帚” 指“革命”;“捕鼠器”指“官职”;“无底洞”指“财政部”;“阴沟”指“朝廷”;“滑稽演员戴的系铃帽”指“宠臣”;“折断的芦苇”指“法庭”;“空酒桶”指“将军”;“流脓的疮”指“行政当局”。

假如这种办法行不通。他们还有另外两种更为有效的办法,该地的学者称它们为“离合字谜法”和“颠倒字谜法”。用第一种办法是,他们能解释出所有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政治含义。于是,N就是指“阴谋”,B指“一个骑兵团”,L指“海上舰队”。要不他们就采用第二种办法,通过颠倒变换可疑文件上字母拼排的顺序,可以揭开对当局不满的政党最深藏着的阴谋。例如说,如果我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的汤姆兄弟最近得了痔疮。”一个精于此道的人,同时那个句子里的那些字母,经他一分析,就会变成下面这样的话:“反抗吧!阴谋已经成熟。塔。” 这就是“颠倒字谜法”。

1.大政治家们通常运用哪三种办法从可疑分子的文件中发现罪证?

2.选段委婉地揭露了怎样的现实?

3.从选段可以看出全书具有怎么样的艺术特色?

 

查看答案

人生离不开希望,没有希望的日子生活会暗淡无光。希望随处可见,父母眼神里饱含着希望,师长叮嘱时寄托着希望,朋友交往中浸透着希望;希望因人而异,有的希望自己学业有成,有的希望家庭幸福,有的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希望伴随着人的一生,只要守住心中的希望,成功离我们很近;只要拥有美好的希望,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

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月下蛙鸣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我3岁失去父亲。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中的。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都在头悬梁、锥刺股地苦战。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鸡,想尽办法,让我增强体质。我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正是燥热的6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叽叽呱呱,呼朋引伴,叫声格外响亮悠远。一池的蛙声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此起彼伏地一次又一次将我吵醒。

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能有香甜的梦。但是,母亲却变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隔壁的大妈偷偷拉住我说:“你妈为了让你睡好觉,夜夜替你赶青蛙呢。”

夜晚,月光下的池塘边上,我真的看见了我的母亲。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地小心地走着,一遍遍地敲打着。累了,便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洗得很白。我大声叫母亲,她却仍像没有听见,全神专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出一外蛙声……

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坚信,有一种爱,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这一年高考,我被大学录取了。很多年过去,蛙声也一点点远去。可是,它仍时时在我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人生的激励。

1.阅读文章,概括母亲为儿子做了哪三件事。

2.结合语境,细细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地小心地走着,一遍遍地敲打着。累了,便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

3.第一段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说说文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的传奇,还有那些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也许你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但我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正所谓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场上姚明站在同一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蓝,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繁花绿叶下面一定有根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著名科学家霍金21岁就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等伟大著作。轮椅没有限制住他心灵的自由,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世人,让人钦佩不已。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根植;坚持到底,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览众山之豪迈?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好每一步,稳步向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注】①盈科:溢满洼地。

1.下列道理论据中,最适合填在选文第一段横线上的一项是(    )

A.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D.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贞观政要》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

B. 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踏实行事的重要意义,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C. 选文第九段从正面论述了不踏实行事的弊端,使论证更充分、有力,使论点更突出、鲜明。

D. 选文第5—7段的顺序是不能随意调换的。

3.联系全文,具体谈谈如何才能“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鲁人身善织屦/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B. 或谓之曰/或以钱币丐之

C. 欲使无穷/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D. 而越人被发/同舍生皆被绮绣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3个“/”进行停顿。

屦 为 履 之 也 而 越 人 跣 行 缟 为 冠 之 也 而 越 人 被 发

3.这个故事给人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