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月下蛙鸣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高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月下蛙鸣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我3岁失去父亲。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中的。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都在头悬梁、锥刺股地苦战。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鸡,想尽办法,让我增强体质。我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正是燥热的6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叽叽呱呱,呼朋引伴,叫声格外响亮悠远。一池的蛙声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此起彼伏地一次又一次将我吵醒。

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能有香甜的梦。但是,母亲却变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隔壁的大妈偷偷拉住我说:“你妈为了让你睡好觉,夜夜替你赶青蛙呢。”

夜晚,月光下的池塘边上,我真的看见了我的母亲。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地小心地走着,一遍遍地敲打着。累了,便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洗得很白。我大声叫母亲,她却仍像没有听见,全神专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出一外蛙声……

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坚信,有一种爱,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这一年高考,我被大学录取了。很多年过去,蛙声也一点点远去。可是,它仍时时在我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人生的激励。

1.阅读文章,概括母亲为儿子做了哪三件事。

2.结合语境,细细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地小心地走着,一遍遍地敲打着。累了,便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

3.第一段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说说文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1.(1)我家离学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给我增加营养。(2)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鸡,想尽一切办法,让我恢复体质。(3)母亲为了让我睡好觉,夜夜拿竹竿轻敲池塘的每一处草丛,来驱赶青蛙。 2.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累了,便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 月光把她的白发漂洗得很白。这是动作描写,“轻轻地敲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赶青蛙时动作的轻柔、小心。“轻轻、捶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赶青蛙时的劳累,害怕影响我的休息,不敢用力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我”深厚的爱。 3.这是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屋后池塘的蛙声:渲染了嘈杂的气氛,揭示了“我”睡不好的原因,为下文写母亲整夜赶青蛙做铺垫。 4.突出了母亲给“我”带来的巨大鼓励让我终生难忘。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本,把握人物及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写出即可。分别是母亲借我回家住,增加营养。母亲杀了30多只鸡,让我恢复体质。母亲夜晚赶蛙,让我睡好觉。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母亲所做的事实为了让孩子好好休息分析,“轻轻地敲打”“轻轻地咳嗽”表现出母亲的小心,不能再因为赶青蛙而增加影响孩子休息的声音。“捶捶背”写出了母亲的辛劳。表现了母亲对“我”深厚的爱。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把握。结合下文母亲赶青蛙分析。通过描写屋后池塘的蛙声:渲染了嘈杂的气氛,揭示了“我”睡不好的原因,为下文写母亲整夜赶青蛙做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的传奇,还有那些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也许你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但我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正所谓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场上姚明站在同一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蓝,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繁花绿叶下面一定有根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著名科学家霍金21岁就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等伟大著作。轮椅没有限制住他心灵的自由,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世人,让人钦佩不已。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根植;坚持到底,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览众山之豪迈?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好每一步,稳步向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注】①盈科:溢满洼地。

1.下列道理论据中,最适合填在选文第一段横线上的一项是(    )

A.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D.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贞观政要》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

B. 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踏实行事的重要意义,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C. 选文第九段从正面论述了不踏实行事的弊端,使论证更充分、有力,使论点更突出、鲜明。

D. 选文第5—7段的顺序是不能随意调换的。

3.联系全文,具体谈谈如何才能“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鲁人身善织屦/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B. 或谓之曰/或以钱币丐之

C. 欲使无穷/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D. 而越人被发/同舍生皆被绮绣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3个“/”进行停顿。

屦 为 履 之 也 而 越 人 跣 行 缟 为 冠 之 也 而 越 人 被 发

3.这个故事给人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将攻宋______________

(2)公输盘不_____________

(3)不可谓知类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3.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想他提出怎样的请求?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朋友是忧伤岁月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头的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 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