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那一晚的灯火 谷昭 ⑴多年前,我来到宋圩小学支教。 ⑵开学第一节课,我来到教室,...

那一晚的灯火

谷昭

⑴多年前,我来到宋圩小学支教。

⑵开学第一节课,我来到教室,三十几个学生早已安静地坐着等我。他们听说来了个年轻的城里老师,感到好奇,便早早从家里赶来了。后来,我才知道,有的学生要翻过后面的大山,花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上课。上课前,我说我姓谷,八人口的谷,山谷的谷,稻谷的谷,谷子可以熬粥,祖先来自大西北。学生都捂着嘴巴,吃吃地笑了,眼睛明亮明亮的。

⑶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尤其数学基础更不扎实,排名一直在全乡最末,城里的那一套教学方法完全不顶用。我只能根据他们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直到他们真正弄懂为止。好在学生们虽然没有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但是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坚韧淳朴。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我来自城里吧,学得都格外认真,他们的成绩也慢慢提高了。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就在全乡名列前茅,消息传来,学生们都兴奋不已。

⑷刚到学校没几天,我们就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那天下午,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门窗被大风吹得咣当咣当响,豆大的雨点打进了一扇玻璃残缺的窗户。我看到这情景一下子不知所措。这时,一个叫明月的女孩,大喊了一声,快挡雨。说着,从课桌里拿出一块皱巴巴的塑料布,挡住了窗户。明月说,老师,您接着讲课吧,我能听。她就这样用手拉着塑料布挡住窗户,我继续讲课,直到风停雨住。那一节课,每个孩子听得都格外认真。

⑸明月是个高挑的女孩,永远都面带微笑,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她,她都带着浅浅的笑容,两个眼睛就像弯弯的月亮,清澈纯净,她的笑声能够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明月学习基础不太好,但是她十分用功。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她就缠着老师问,非要弄懂不可,她的成绩进步很快,学期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全年级第一,还在县里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明月和同学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她处处为别人着想。在她的身上,有着同龄人非常难得的品质,如同山上的一株映山红。

⑹第二学期,我上新学期第一课,一进教室就发现,明月的位置是空着的。我以为,明月是迟到了或者临时请假了。结果,一天下来,明月没有来,第二天她还没有来。我问她的同桌小军:“明月怎么不来上学?”小军说:“明月的奶奶生病了,需要她照顾,可能要有一段时间不能上学了。”

⑺周六下午,我决定去明月家看看到底什么情况。当时正是春寒料峭,前一天早春的雪还没有融化,正是毕飞宇所说“一斤风里有三斤冷”的时候。我大口大口呼吸山野里的新鲜空气,山上的寒风格外刺骨,两旁的树枝也被雪压弯了身体。我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用一个多小时才来到明月的家。明月的家在村子最西边,是红瓦白墙的三间小屋。屋子已经十分破旧了,屋檐上用塑料布遮挡了一角,估计是漏雨吧。我来到门口的时候,屋内响起几声咳嗽,然后有人抖抖索索地走出来。这是一个高大的老人,头发花白,额头皱纹如沟,很像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这就是明月的爷爷。老人家看到我来了,赶快把我让进屋子。屋子里躺着明月的奶奶,她瘦小的身体裹在被子里,脸色发白,头发凌乱如麻。爷爷说,奶奶前两天上山采药,不小心摔断了腰椎,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自己年纪大了,无法照顾她,只能让孙女明月停学照顾。从老人的口中我才得知,明月的妈妈是云南人,在明月很小的时候,她就回云南了,从此杳无音信。明月的爸爸在外打工的时候,又出了工伤,去世了。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明月从小就扛起生活的重担。

⑻说着话的时候,明月从门外进来了。原来她去给奶奶洗衣服,顺便去山上采了一些草药。明月看到我来了,先是一愣,然后显得十分高兴,继而又有些难受的样子,这所有的表情都在一瞬间闪现。明月熟练地帮着奶奶翻翻身,再扶着奶奶半躺着。爷爷在一边心疼地说,明月这孩子懂事早,奶奶躺在床上后,坚决提出不上学,要在家照顾奶奶。明月说,自己要靠自学将来考上中学、大学,然后到大城市工作,再把爷爷奶奶带到大城市,好好享福。奶奶在床上流着泪,连连责怪自己拖累了孙女。明月帮着奶奶擦着眼泪,要爷爷奶奶别说这些了,自己长大了,再难的困难都能克服。我听着明月和爷爷奶奶零零碎碎的讲述,深深为他们一家人的乐观所感动。

⑼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我起身告辞。爷爷和明月听说我要走,非要把我送回学校。实在拗不过这爷孙俩,我只好和他们一起走了。爷爷和明月每人手里举着一盏自己做的煤油灯,明月在前,爷爷在后,为我照亮行走的路。一路上,两旁的岩石或突兀褶皱,或逡巡不前,在夜幕下依稀可见;不远处的树林里,时不时传出不知名动物发出的声响。这既让我感到新鲜好奇,又感到一丝胆怯。爷爷和明月一路上讲述凤栖山的传奇,讲述山村里的人和事,两束灯火在夜色中忽明忽暗……“奶奶这辈子吃了很多苦”,“城里也冷吗”,“大学是什么样子的”……爷爷和明月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

⑽一个半小时左右,我们终于来到学校。我请爷爷和明月歇一会再回去,他们坚决不肯,立即赶回去了。我站在学校门口,望着两盏灯火在大山的夜色中渐行渐远,就像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11整整一学期,明月都没有来读书。

12后来,我一年支教结束,继续回到城里教书,然后又改行,换了几个单位,也一直没有和明月联系。前不久,突然收到明月的来信。明月在信中说,爷爷和奶奶早已双双离世,她靠自己的努力,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读完了初中、高中,并且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她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又回到老家当上了村支书。现在,村里的面貌也改观了,她正带着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还邀请我去实地考察呢。

13看完信,我又想起这个叫明月的山村女孩,想起那一晚的灯火,她们是来自大山的天籁,是触摸尘世的明亮和温暖。

(选自《散文选刊》2018年第2期)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结合文章第⑵⑶自然段内容,请简要分析“我”的课堂教学有什么特点?

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⑴明月看到我来了,先是一愣,然后显得十分高兴,继而又有些难受的样子,这所有的表情都在一瞬间闪现。(从描写手法角度)

⑵我站在学校门口,望着两盏灯火在大山的夜色中渐行渐远,就像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从修辞角度)

4.文章第⑷⑺段的画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其各自作用。

5.文章第⑸段说“在她的身上,有着同龄人非常难得的品质,如同山上的一株映山红”,从全文看,她身上有哪些难得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分析。

 

1.本文讲述了在“我”支教时碰到的山村女孩明月,上课时帮同学们挡暴风雨、弃学照顾生病的奶奶、和爷爷送我回校、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工作带领乡亲致富的故事。 2.⑴风趣幽默,如从“我”的自我介绍可看出;⑵因材施教,如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⑶循序渐进,如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⑷耐心,如直到他们真正弄懂为止;⑸学生喜欢,如“他们学得都格外认真”。 3.⑴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明月见到我时吃惊、高兴,继而想到自己无法跟老师回去学习而失落的复杂心理。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夜色中的“两盏灯火”比作夜空中“明亮的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淳朴善良的爷孙俩就像夜空的星星给我带来光明与温暖。 4.第⑷段对暴风雨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慌的气氛,突出了明月的镇定、从容及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质;第⑺段对居住环境的描写,突出了明月生活条件的艰苦,有力地表现了明月的乐观。 5.⑴乐观:永远都面带微笑,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她,她都带着浅浅的笑容。⑵用功好问:虽然基础不好,但学习用功,“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她就缠着老师问,非要弄懂不可”。⑶淳朴善良:忽遇暴风雨,她挺身而出用塑料布遮挡;处处为他人着想;坚持送我返校。⑷懂事孝顺:奶奶生病,她坚决提出不上学,照顾奶奶;给奶奶洗衣服、采药、熟练地帮奶奶翻身;帮奶奶擦泪,劝慰奶奶等。⑸心系家乡父老:大学毕业拒绝城里的工作,回乡带领父老乡亲致富。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与“我”与“明月”之间发生的事件和课上课余所做的有意义的事件。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仔细阅读文章第⑵⑶自然段的内容。分别从几个层面来概括“我”在的课堂教学方面的特点。从自我介绍可看出“我”的风趣幽默;从“调整教学思路”可看出“我”的因材施教;从“直到他们真正弄懂为止”可看出“我”的耐心细致。要善于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 3.试题分析:欣赏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描写手法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先是一愣,然后显得十分高兴,继而又有些难受的样子”这是典型的神态描写。先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2)“两盏灯火在大山的夜色中渐行渐远,就像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景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心理和感受。 4.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定要答出自然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第⑷段对暴风雨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慌的气氛,烘托的是明月的镇定、从容及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质。而第⑺段对居住环境的描写,突出了明月生活条件的艰苦,有力地表现了明月的乐观。这两处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形象或心境,提供了背景、渲染了气氛。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内容作答。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她,她都带着浅浅的笑容”等情节中概括出其“乐观”的性格特征。从“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她就缠着老师问,非要弄懂不可”的情节,可以看出她用功好问的性格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②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3座埃菲尔铁塔,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③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的不自知,对文化传统的不自信。

⑤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  文章有改动)

1.下列三个选项中,哪一项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准确

建筑要有人文之根。

【乙】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丙】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依据作者的主张,足以堪称“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3.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立身之本。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查看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距城很近。②稔:庄稼成熟。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B. 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前)

C. 咸施之(全,都)

D. 日有食(每天)

2.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A. 然则何时而乐耶?    B. 先天下之忧而忧。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环而攻之而不胜。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

4.用原文语句填空。

【甲】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置田千亩”的目的是

5.【甲】文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政治抱负?在【乙】文中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体现的?

 

查看答案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C.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她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D.《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⑵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水浒传》)

这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⑴他们的房屋,__________,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_,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武陵春》)

斯是陋室,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⑼在《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利名禄的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

⑽《<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