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

①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②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3座埃菲尔铁塔,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③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的不自知,对文化传统的不自信。

⑤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  文章有改动)

1.下列三个选项中,哪一项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准确

建筑要有人文之根。

【乙】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丙】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依据作者的主张,足以堪称“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3.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立身之本。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1.甲。 2.这样的城市应该是首先承载东方文化,立足东方文化,在此同时又融合了巴黎、佛罗伦萨等西方建筑的元素。 3.示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能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具体事物的认识上,只有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文中提到的高仿建筑都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文化自信还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为一种病态的自大狂,一种无知的沾沾自喜。这两个极端其实都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取。标题就是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通篇阅读后再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1段“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是写仿西建筑热。第4段“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这是说仿古建筑热。究其原因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这是典型的举例论证的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即文段的段首句“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距城很近。②稔:庄稼成熟。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B. 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前)

C. 咸施之(全,都)

D. 日有食(每天)

2.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A. 然则何时而乐耶?    B. 先天下之忧而忧。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环而攻之而不胜。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

4.用原文语句填空。

【甲】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置田千亩”的目的是

5.【甲】文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政治抱负?在【乙】文中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体现的?

 

查看答案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C.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她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D.《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⑵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水浒传》)

这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⑴他们的房屋,__________,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_,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武陵春》)

斯是陋室,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⑼在《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利名禄的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

⑽《<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

B.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C. 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D.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