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

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 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 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B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B句将“夜凉”比作“水”,将“他们的心”比作晶莹的水,所以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余三句是拟人句。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      同一座古城。

②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     

③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      在蓝天下面。

A. 通过    热闹    矗立

B. 穿越    热闹    耸立

C. 穿越    喧哗    矗立

D. 通过    喧哗    耸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哗(xuān)    化(lóng)    目神迷(xuàn)

B. 驿道(yì)      犹(yù)      五彩斑(lán)

C. 立(chù)     远(tiào)    徘不前(huí)

D. 水(zhàn)    大(shuò)    无病呻(yǐn)

 

查看答案

附加题

(A)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洋溢地告诉她,他选择了一条道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重新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

“我看得出,您是经受了不少痛苦。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

(B)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了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1.选段(A)中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请联系小说内容,说说保尔所受的痛苦。

2.根据选段(B)及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3.你从保尔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精神?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获得的人生启示。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佩服。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决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培根的《人生论》,培根对环境的理解可谓深刻,你呢,由这里的“幸运”和“逆境”想到了什么?请你以“幸运”或“逆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得在文中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从后排坐起

我工作的学校在郊区,位置有些偏僻,通往城里的公交车不多,人总是很多。有一次我和一名学生进城,上车的时候,车上的人很少,学生却一定要拉我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很诧异,问她:“前面有位置,为什么我们要坐最后呢?”

她俏皮地眨着眼睛,悄悄地对我说:“这趟车人特多,我敢保证,我们坐在前排的话,迟早要站起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坐后排,就万事无忧了。”

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后来,我和一位叫汉克的英国留学生去办事,也坐公交车。我上车后准备坐前排,但汉克拉着我就坐到后排去了。我想起那位女学生,很悲哀地想:汉克该不会这么快就“入乡随俗”了吧!

我提醒他:“我们只坐3站就到了,为什么不坐前排呢?”

汉克很吃惊地看着我说:“难道我们先上公交车的人不应该先坐后排吗?”

轮到我疑惑了,我问:“为什么先上来的就要坐后排呢?”

汉克说:“在我们英国,先上车的人都是从后排坐起,因为这样方便后面的人上车啊!” 我顿时无语,心潮翻涌。

回去之后,我找了一个在伦敦生活过的教授一问,教授笑着告诉我:“没错,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恪守的规矩,这样可以让车厢整洁而不至于拥挤,更重要的是,让后上车的人能在短时间就顺利坐好。另外,他们的公交车上从不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把公交车的前两排留给这些人。”

末了,教授笑着问我:“这下你知道为什么当时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人开着巴士来了吧?”

我恍然大悟,很肯定地回答:“一定是因为巴士里藏着他们国家美好友爱和谐的文化。”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藏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1.选文中,“我”的心理经历了五次变化,分别是什么?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1)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

(2)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3.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4.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主题,有力地向我们诠释了“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其中“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