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附加题 (A)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

附加题

(A)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洋溢地告诉她,他选择了一条道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重新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

“我看得出,您是经受了不少痛苦。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

(B)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了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1.选段(A)中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请联系小说内容,说说保尔所受的痛苦。

2.根据选段(B)及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3.你从保尔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精神?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获得的人生启示。

 

1.筑路工作中得了伤寒引发肺炎;在战斗中,被炸弹炸伤,头部重伤;忘我工作,体质越差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2.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经过6个月艰苦创作完成的三章稿子在寄给老同志征求意见中,竟被邮局遗失了。 3.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根据积累知:保尔所受的苦有“筑路工作中得了伤寒引发肺炎;忘我工作,体质越来越差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只有右手还能活动”;“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最后的结局是“最后他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一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的把握。结合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概括的能力。通读名著,明确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保尔的精神品质能结合语段概述出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佩服。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决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培根的《人生论》,培根对环境的理解可谓深刻,你呢,由这里的“幸运”和“逆境”想到了什么?请你以“幸运”或“逆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得在文中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从后排坐起

我工作的学校在郊区,位置有些偏僻,通往城里的公交车不多,人总是很多。有一次我和一名学生进城,上车的时候,车上的人很少,学生却一定要拉我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很诧异,问她:“前面有位置,为什么我们要坐最后呢?”

她俏皮地眨着眼睛,悄悄地对我说:“这趟车人特多,我敢保证,我们坐在前排的话,迟早要站起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坐后排,就万事无忧了。”

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后来,我和一位叫汉克的英国留学生去办事,也坐公交车。我上车后准备坐前排,但汉克拉着我就坐到后排去了。我想起那位女学生,很悲哀地想:汉克该不会这么快就“入乡随俗”了吧!

我提醒他:“我们只坐3站就到了,为什么不坐前排呢?”

汉克很吃惊地看着我说:“难道我们先上公交车的人不应该先坐后排吗?”

轮到我疑惑了,我问:“为什么先上来的就要坐后排呢?”

汉克说:“在我们英国,先上车的人都是从后排坐起,因为这样方便后面的人上车啊!” 我顿时无语,心潮翻涌。

回去之后,我找了一个在伦敦生活过的教授一问,教授笑着告诉我:“没错,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恪守的规矩,这样可以让车厢整洁而不至于拥挤,更重要的是,让后上车的人能在短时间就顺利坐好。另外,他们的公交车上从不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把公交车的前两排留给这些人。”

末了,教授笑着问我:“这下你知道为什么当时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人开着巴士来了吧?”

我恍然大悟,很肯定地回答:“一定是因为巴士里藏着他们国家美好友爱和谐的文化。”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藏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1.选文中,“我”的心理经历了五次变化,分别是什么?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1)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

(2)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3.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4.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主题,有力地向我们诠释了“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其中“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长寿村的长寿秘密

①2016年6月1日,河池市以地级市身份申报“世界长寿市”,这是全国第一个提出申报的地级市,河池要做中国的“长寿脸谱”。河池有6个县(市)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其中巴马县更是被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县每10万人口中有健在的百岁老人33.4人,是国际上关于“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4.8倍。其中,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是著名的长寿村。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多达7人,是标准的近200倍,也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 人比例最高的地区。

②巴马长寿村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与人的寿命长短有关的四大因素:一是遗传;二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三是医疗卫生水平;四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既有基因遗传因素,更重要的是盘阳河的水以及独特的食谱和“天然氧吧”。

④简而言之,巴马在空气、饮水和食物三方面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海拔高及磁场强等原因,使得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宜人,富含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人们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2000个至5000个之间,被称为“天然氧吧”,长寿村空气中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30000个;然而在一般城市,这一数目是1000个至2000个左右。据测定,北京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饮水方面,巴马的河水和泉水,属于天然弱碱性水。国际自然医学会通过7年的研究表明,巴马水为珍稀的天然小分子团水,能够进入细胞核和DNA,活化细胞酶组织,激发生命活力。长期饮用巴马水,具有显著的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食物方面,在巴马的百岁寿星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只占3%左右,而肠癌则从来没有检出过,专家们分析,这与他们 食用火麻油有很大的关系。火麻油味道清香,油而不腻,含有油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可以润燥滑肠 、滋养补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所以火麻油被誉为“长寿油”。

⑤此外,尊老、敬老、爱老也是长寿的重要因素。长寿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家庭和睦。寿星们大多与后辈子孙共同生活,“四代同堂”非常普遍,儿孙们十分孝敬老人,在生活起居等方面给予悉心照料,长寿老人的身体普遍健康。

(周晓榕《巴马长寿村揭秘》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A. 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多达7人,是标准的近200倍,也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比例最高的地区。

B. 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

C. 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2000个至5000个之间,被称为“天然氧吧”。

D. 寿星们大多与后辈子孙共同生活,“四代同堂”非常普遍。

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河池市以地级市身份申报“世界长寿市”,要做中国的“长寿脸谱”。

B. 巴马水为珍稀的天然小分子团水,长期饮用巴马水,具有显著的 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

C. 火麻油可以润燥滑肠、滋养补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医治肠癌。

D. 长寿村老人的生活起居等方面大都得到儿孙们悉心的照料,长寿老人的身体普遍健康。

3.阅读原文,请概括巴马长寿村的长寿秘诀。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1.选出下面句子中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又学射于飞卫/皆以美于徐公

B.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皆朝于齐

C. 学射于甘蝇/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 昌以尾悬虱于牗/战于长勺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2个“/”划分节奏。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 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本文的事实论据,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