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苻融断案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

苻融断案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冀州牧/以牒    B. 莫知其是/视之

C. 可二人并/几欲先    D. 故知不走者贼也/择其者而从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老 姥 于 路 遇 劫 喝 贼 路 人 为 逐 擒 之 贼 反 诬 路 人。

3.苻融断案采用的方法对你有何启示?

 

1.C 2.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 3.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平时,知己知彼都很重要。 【解析】 1.A、担任/当作;B、哪一个/通“熟”,仔细;D、擅长/好的;C、跑。 2.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句意: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苻融用“验走”的方法判案。让两个人比赛跑步,跑的慢的就是贼,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启发是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平时,知己知彼都很重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六、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参考译文】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往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入),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我说,‘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贷粟于监河侯/彼竭我盈,克之    B. 庄周忿然色/盗窃乱贼而不

C. 视/三臣于草庐之中    D. 南游吴、越之王/焉置土石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诺 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金 可 乎?

3.庄周为何要给监河侯讲“涸辙之鲋”的故事?

 

查看答案

亭林先生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螺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他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手不释/即诗四句

B. 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神人

C. 必无所疑乃/惧其不

D. 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有江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

四、齐宣王为大室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有百亩地,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借齐国的大,备办了三年没有能够盖成,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而去做淫乐,臣斗胆问荆国有君主吗?”齐宣王说:“没有君主。”“臣斗胆问荆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问:“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

敢问大王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说:“臣请求退下!”快速出去。齐宣王说:“香居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谏?”于是召见尚书说:“记下,我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喜爱盖大宫殿,香居阻止了我。”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 放下,放弃    B. 消融,融化

C. 排解,解除    D. 指佛教或僧人

E. 喜悦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三条“ / ”标出来。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3.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于中丞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释】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下列词语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适巨绅家将嫁女/而此地适与余近

B. 吏目守之/一身之外

C. 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其志洁,其行廉

D.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又不能谕其内志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盖 恐 次 日 大 搜 急 于 移 置 而 物 多 难 携 故 密 着 而 屡 出 之 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

 

查看答案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 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国无尉/去国怀乡

D. 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