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该诗共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东...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该诗共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把延安比作“母亲”?结合作者的经历谈一谈。

 

1.第一节,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第二部分:忆延安,圣地养育我;第三部分:会亲人,欢聚话今昔;第四部分:逛新城,旧貌换新颜;第五部分:赞延安,圣地贡献大。 2.运用了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4.作者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可以说是吃延安的小米饭、喝延河的水长大的,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作者的心目中,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小节你标题的能力,结合诗歌内容,概述本节在延安所做之事即可。如:第一节,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可以概括出这是:回到延安,激动万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涵的能力。运用“比兴”的手法,通过“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表现当年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的盛大场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涵的能力。结合毛主席在枣园指挥战争,带领全国得到解放分析阐述。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作者的有关文化常识,延安是作者的故乡。故延安有我的亲人和回忆。结围绕“延安是革命”的发源地分析。所以在作者的心目中,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你校正在开展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请写出你记忆最深刻的一副春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四季常安 【示例二】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万象更新

(2)下面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的两幅获奖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你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修改意见:

(2)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 看!(夸张)

C.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 靠 抱 扑    B. 贴 搂 靠

C. 靠 绕 扎    D. 贴 搂 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 红旗飘飘把手招

C. 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 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