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

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 靠 抱 扑    B. 贴 搂 靠

C. 靠 绕 扎    D. 贴 搂 扑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1)“靠”与“贴”,“贴”的程度比“靠”的程度距离近,尤其是心理距离。故排除AC。(3) “靠”与“扑”根据语境意思理解,“扑在怀里”显然比“靠在怀里”合适。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 红旗飘飘把手招

C. 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 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查看答案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_____  _____  油______  脑______  眼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田地,可以在上面种植很多东西,比如,一个令人怀念的人,一处难以忘怀的风景;还可以是一份善良与美好,一个梦想与幸福……种植的,可以是具体的物象:红枫、绿茶;可以是抽象的情感:亲情、友情、思念、感恩;可以是某种精神:坚强、信念等。你会种些什么呢?

请以“在心田里种植________”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素不相识的朋友

①这两天,我的心,有点烦。

②前天,和老朋友去探望病人。半路上,远远看见一位中年妇女连人带车撞在隔离栏上,我和朋友跳下车,抢过去扶起她。谁知,站了起来的中年妇女一把拽住我朋友的上衣,一脸的憨相瞬间变成凶相,暗红的脸和灰色的衣裤一下子鼓了起来,声嘶力竭道:“撞人啦,撞人啦!哎呀,疼死人了!”我和朋友都愕然了。正在中年妇女索要赔偿医药费的时候,路边一位大妈走过来,指着她的鼻子大骂:“狼心狗肺的,人家撞了你吗?走,走,一起去派出所,去查看监控。”大妈大概目睹了事情的整个过程。那人最终扶起自行车走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道谢,那位素不相识的大妈已经走远了。

③我正在烦着人心也有雾霾时,门铃响了,我打开里门,隔着防盗门,看着门外的人,是一位陌生人,骤然气不打一处来:暗红脸色,憨相,灰色衣服,和那中年妇女何其相似!只不过性别不同,裤子卷到膝盖上,身上多了一股腐化泥土的霉味而已。“哈,这里是701房吗?”来人说。“是。”我没好气回答。“你家里的人丢失东西了,丢失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着急得很。”那人压低声音神秘地说。“是吗?有多重要的东西?”我用嘲讽的口气对他说,心里想:你们这些人呀,花样够多的,前天一个装做被车撞了来讹诈人,今天就来了一个假装捡到了东西来骗人。演吧,演吧,看我怎样收拾你!来人掏出几张叠在一起对折起来的面巾纸,纸里面好像包有卡片一类的东西。他用粗短而布满一道道裂口的手指小心翼翼打开来,露出了一张身份证,我接过一看,我认出身份证的主人,我跟她住在同一个小院,打过好多次照面。身份证写着她的地址也是701房,只不过她住的是B幢,我住A幢。我顿时脸上火辣火辣的,打从心底里不安起来,怪自己的“以貌取人”,恨自己的“一视同仁”,以致误会了他。“大清早,我来疏通下水道时看到的,听说这身份证丢了会急死人,证上的地址我识得,急忙送过来,可是你们院子的大铁门锁上了,敲了好久也没人开,等到刚才,才能进来。好了,走喽。”我急忙叫住他,发觉他的背影突然间高大了起来。我说:“失主住在B楼,我带你去。”

④路上,问及他的职业,他说:“我干下水道的清通活,干了二十来年了,捡到很多东西,捡到身份证还是头一次。”问及他的家庭情况,他满脸的自豪:“有两个孩子,都在读大学,乡里的人,羡慕得很……”他指着膝盖戴着的护膝说:“孩子用奖学金买的,说是下水道滑。”短短的一段路,我和他谈了很多话。

⑤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正是身份证的主人,她没有说话,疑惑地看着我们,我说清楚了缘由,她阴着脸,冷冷地说:昨天丢的,身份证已经报失了。话音未完,她一把抢过身份证,“咣”地一声,她家的门毫不留情地关上了。

⑥下了楼,我将这位下水道工人送到铁门外,看门的大叔问:“送朋友回去啊?”我毫不犹豫回答:“对!送朋友回去。”

⑦是啊,朋友,有认识多年的朋友,有素不相识的朋友,只要心里没有雾霾,都是心灵相通的朋友。

1.文中“素不相识的朋友”指哪些人?各做了什么事?请概括出来。

2.第③段中,“我”对下水道工人的态度发生了多次变化,请用四个两字词概括出来。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和朋友跳下车,过去扶起她。

(2)话音未完,她一把过身份证,“咣”地一声,她家的门毫不留情地关上了。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②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④“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B. 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 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D. 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 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 “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D.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3.这篇文章多运用宋代的诗词作品,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