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幢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片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运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泊,泪从来不曾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根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的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依;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⑦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⑧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过“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

2.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之情的内容

看花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4.第⑦段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标题中的“根”比喻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漂泊的游子。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自行枯萎了。离开国门的人就像“失根的兰花”,倍觉离国思乡之苦。 2.忆经历讲故事绘故土引典故 3.不矛盾。“不爱看”写出了作者内心对与家乡不同的东西的排斥心理,体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身处异国,看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自然会勾起思乡之情,但因国土沦亡,背井离乡,又怕睹物伤情,经受不住感情上的折磨,所以“不敢看”。这句话点出流落异乡的游子浓厚的思乡之情,是一种“思乡情切”的心态。 4.①引用经典故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②点题,升华文章主题;③“国土沦亡,根在何处”的提问发人深思。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题的理解。兰花在本文中是作者情思的凝结点。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枯萎了,意思是离开国门的人就像没有根的兰花,会倍觉离国思乡之苦。写花即是写人、写文化;写“失根的兰花”即是写远离故土的游子的思念家国之情,也是写处于异域文化包围中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的依恋。 2.试题分析: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之情的内容。首先要读懂情节内容,然后分析概括。还要考虑使用示例“看花草”的句式结构。是个动宾的结构方式。其它几个情节可概括为“讲故事”“绘故土”和“引典故”。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观点,不矛盾。在中国,从未因异乡景物而想到过家;离开祖国,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感觉苦痛,觉得到处都不可以为家。这句话点出流落异乡的游子浓厚的思乡之情。“不爱看”“不敢看”很好地表达了“思乡情切”的心态。 4.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引用经典故事的作用。首先要理解好“国土沦亡,根着何处?”一句话的意思。引用的目的很清楚,一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点题,升华文章主题。答此题一定要看懂上下文并结合文章的中心来考虑答案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祖国,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介绍一下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构成及其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要举行歌咏比赛,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你们班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2017·苏州)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杭州)联系《骆驼祥子》的相关情节,谈谈小福子的死对祥子产生的影响。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小福子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小福子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借“风”,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了出来;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借“风”,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游子无尽的乡思。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劈开  泛滥  昆仑山  浩浩荡荡

B. 喧闹  穿带  捂耳朵  摇摇晃晃

C. 溜冰  纪念  圆体字  雌雄难辩

D. 田垄  字贴  白桦林  荣归故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