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拓展阅读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

拓展阅读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2.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

 

1.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2.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从内容上看,描写的是苦于劳役的劳动人民的怨声。劳作一直到天黑而不得回家,在野露里、泥水中受罪。显然,“胡不归”是设问,整诗是满腔不平的自问自答式的发泄。相当于“要不是这些当官的,咱咋能这么晚了还回不了家”。由此看来,诗歌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充满了同情。 2.试题分析:考查设问这种修辞的作用。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够通过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本诗中的设问,作用之一,引人注意,发人深思。作用之二,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蒹葭》,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 “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为,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 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为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蒹葭苍苍 

(2)溯洄从之 

(3)道且长  

(4)白露未 

(5)道阻且  

(6)道阻且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中    洄      蒹      水之       水中

 

查看答案

拓展阅读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红色箫笛一类的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 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kuì):通“馈”,赠送。荑(tí):初生的细嫩茅草,象征婚姻。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