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l:b-'-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严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1.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 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 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 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2.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 “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 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 “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3.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 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 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 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1.C 2.B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答案是C。从文段第一小节第一句话和第二小节可得出答案。A项,“与介质混合”有误;B项,选项讲的是来源;D项,明显概念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对句子的理解,重点在对“危险”一词的把握。不正确的选项应是B“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而不是“气冰”本身是双刃剑。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只有A项符合原文意思。B项,将文中的假设情况偷换成现实信息;C项,假设错误,不符合原文第四小节的表述;D选项,“‘气冰’的开采困难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这一表述错误应是由“气冰”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语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养眼”即好看,“PK”即挑战(单挑),两个加点的网络用语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B. 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 做阴。

C.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D.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    )

A. 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思想、传递友善的工具。

B. “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我们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C. 2016年起,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D. 在河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中,来自新乡市实验小学的两名选手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查看答案

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②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  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③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 ,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

A. 鉴别 伫立 畅快

B. 鉴别 矗立 流畅

C. 鉴赏 伫立 流畅

D. 鉴赏 矗立 流畅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的字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 záo 轻捷 人迹hǎn 斩钉截铁

B. 祷告 dàn起伏 亲临其镜

C. yùn 婉转 hān畅淋漓 花枝招展

D. 驰骋 jīn疲力尽 突如其来

 

查看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_

(2)如外人          悉:____

(3)其丈夫担粪灌园  方:_____

(4)自不如远甚也    恨: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3.【甲】段描绘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