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南极,失联的日子 袁 敏 ①去南极的船很少,除了有科...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南极,失联的日子

袁 敏

①去南极的船很少,除了有科考任务的各国科学工作者以外,真正能乘载游客穿越南极冰川的船只,一年也就三四条。“海钻”号是2016年最后一条进入南极的游轮,之后,南极的冬天即将降临,冰雪之门将对世人关闭。

②我们在卡塔尔的多哈会合,然后前往阿根廷,在海滨小镇乌斯怀亚登上“海钻”号,为期16天的南极海域航行即将开始。

③听说游轮上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WiFi,若要自己买流量,价格昂贵。大家纷纷吐出一口长气,终于可以摆脱网络了,但心中还是有些失落,有些不适和忐忑。在乌斯怀亚逗留的时间里,无论是在飞机场等行李,还是在宾馆大堂领房卡,抑或在饭店填肚子,只要有WiFi,大家就赶紧互相通报,索取密码,能蹭网就蹭网。看新闻、发微信、点赞、评论,忙得不亦乐乎。许多人心里都在想,未来16天没有WiFi的日子,我们是不是将和这个世界失联?

④下午4点登船,当晚就穿越被称为“死亡走廊”的德雷克海峡。这里风急浪高。船上的工作人员给每个人都发放了特制的晕船药。虽然我自认为晕船概率很小,但看到大家都很紧张的样子,也防患于未然地吃了晕船药,很快我就睡着了。后半夜,我被由巨浪掀起腾越在半空又被狠狠抛回海面的“海钻”号晃醒,发现桌上、床头的所有东西全部滚落在地。我首先想到的是,船会不会翻?是否应该给家里报个平安?很快我就意识到,这里没有WiFi。死心后的我,反而特别安然。听说那一晚,在“死亡走廊”上翻江倒海折腾、晕船呕吐的人有一半以上,几乎人人都有和死亡擦肩而过的感觉。

⑤一夜过后,风平浪静。清晨的海面上,金红色的阳光洇染了远处与天际相连的冰山。穿越德雷克海峡后的游轮抖落一身碎银般的浪花,在晨曦中航行。

⑥上午,所有乘客听了美国夸克探险队关于“乘坐冲锋舟须知”的讲座,又听了《南极条约》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条款。接下来做各种登陆的准备工作,身上的冲锋衣、防水裤、背包、相机等都要进行消毒清洁处理,处理后要到专人那里登记、签名,否则,等到你上岛时可能因为没有登记而被拒。防水靴是船上提供的,登上冲锋舟前,靴子都必须在消毒液中踩踏浸泡。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是等待。能否顺利到达南极就看你登陆的次数,而这全凭天气和海况决定。清晨的金红早已褪去,天空下起蒙蒙细雨。中午时分,太阳露了一小会儿脸,天又阴了下来。等待和期盼的心情反复交替着,没有WiFi的时光显得特别漫长,而这样的漫长在以往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已经久违。

⑦下午,我们终于得到登陆通知:登陆南设得兰群岛的巴里恩托斯岛。欢呼声中,人们急不可耐地登上冲锋舟,在海面巡游时,大片大片的冰川扑面而来。那是透明晶莹的蓝冰,冲锋舟仿佛在童话世界的水晶宫里破冰而行,人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冰裂的声音。海豹、海狮、海狗随处可见,我分辨不清它们有何不同,只觉得它们萌萌的肉身让坚硬的冰川变得柔软。当巴里恩托斯岛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几乎每一个人都发出了阵阵惊呼。以前只在影视和照片中看到的密密麻麻的企鹅就在眼前,起码有几万只吧。这是南极数量最多的玳瑁企鹅,像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黑白灌木丛林,它们集体发出的声音如同训练有素的大合唱。眼前的企鹅仪仗队那宏伟壮观、排山倒海的阵势,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没有人摸出手机,只有生命和生命的默默触摸与对话。

⑧以后的几天,天公作美,我们去了仙境一般的天堂湾。这是南极唯一三面环山的宁静港湾,海涛被山挡在了外面,风平浪静。这里的冰是黑色的,多是千年以上的老冰。与南极别处天蓝的、雪白的冰相比,天堂湾的黑冰似乎更神秘、更奇幻。一位女士在船上举办的为救助南极野生动物的慈善拍卖中,高价拍得一瓶天堂湾的冰水。

⑨从南极归来,下船的那一刻,有了手机信号,人们又纷纷掏出手机。我突然很留恋船上没有Wi-Fi的日子。能过上一段与人世失联的日子,挺好。

(节选自《南方周末》)

1.作者在去南极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2.文章题目中“失联”的含义是什么?

3.赏析第⑤段景物描写,并说明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写道“能过上一段与人世失联的日子,挺好”的原因是什么?

 

1.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晕船;寂寞;天气恶劣。 2.没有手机信号,没有WiFi,暂时失去与外界的联系。 3.这一段描写了平静的海面和美丽的阳光,一片风和日丽,安宁美好。最后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更加鲜明地衬托出之前穿过德雷克海峡的惊险。 4.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欣赏到了不一样的景色;体味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主要困难是: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晕船;寂寞;天气恶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某初中学校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及

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

占比例

关注点及

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

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3.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

例句:读书犹如览胜,山川之雄伟,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心里拥有善,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被别人所感动,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①《朝花夕拾》  ②《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填空。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即它们排去的水的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__________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我不再是一块呆立不动的物体,差不多可以说能够运动自如了。

①上面的文字节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一位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经常运用叠词来强调特殊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以黄河流水声来衬托木兰对爹娘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运用叠词来表现天地广阔、历史悠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保障    轨道    耀武扬威    忧心忡忡

B. 吟唱   短暂    语无沦次    风餐露宿

C. 轻柔   笼罩    毛骨耸然    扬扬得意

D. 延续   砥抗   踉踉跄跄   本末倒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