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____育 ____ 草连天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中“风雪载途”的“载”意思应为____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道路)      D.又;且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1)孕 sù shuāi (2)消声匿迹 销声匿迹 (3)C (4)拟人 【解析】(1)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衰”要与“哀”“āi”的读音区别。(2)“消”与“销”相区别。(3)“载”是多音字,zǎi:①年;岁。②记录;刊登;zài:①装,用交通工具装。②充满,结合语境选择。(4)由“迎接”看出是拟人修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选一题作文。

(1)俗话说,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唯有经得起逆境的考验、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请以“逆境出人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啄木鸟是怎样啄到害虫的?其实,它也不知道害虫在哪里,因此,它必须将一棵棵大树从根到梢检查一遍,敲打一通。树干被蛀空了,发出来的是空的声音;树干没有被蛀过,声音是实的。啄木鸟靠啄树干来判断里面有没有虫子,当听到有空洞的声音时,就在树干上啄一个洞,用它的舌头将虫子钩出来吃掉。如果没有虫,它就会另换一处,继续敲击树干……在发现虫子之前,啄木鸟也别无他法,只有不停地试错,才能发现虫洞。试错是啄木鸟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尽管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在招聘管理人才时,有一道必答题目:你近几年犯过哪些建设性错误?如果没有,则必须淘汰。因为,这样的人不属于该公司需要的开拓进取型人才。

人的成长过程也是这样,需要经过试错、犯建设性错误的历练。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整体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魔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靡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中“八百里”和“五十弦”分别指什么?

2.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献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二)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栋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得也       富贵,无相忘

B. 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           之则生,弗得则死

C. 有甚于死者                     货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 非独贤者有心也                   非之心,人皆有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请分析语段(一)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 的本性。语段(一)(二)都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思想,请从两文中分别找出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

3.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4.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阅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五一十

①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

②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他,柔声问:“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喻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 女人一把楼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③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铁锅,顺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④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冀地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

⑤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遥迪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⑥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检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遗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⑦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下可好,新崭崭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⑧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女人不由地将搜寻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

⑨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形形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近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⑩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十。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

(11)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这时,只听儿子又说:“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

(12)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

1.请分析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两件有关“一五一十”的事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⑦(12)自然段两次提到女人流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原因。

(1)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尚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2)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

5.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前后文内容,在第(12)自然段末补写发生在女人身上的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