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天之苍苍,正色邪           父利然也

B. 飞                       自钱孔入,钱不湿

C. 生物之息相吹也             我酌油知之

D. 奚适也                   父未尝语我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飞_______

(2)去以六月者也_____

(3)怪者也______

(4)此亦飞之_____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4.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1.C 2.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气息,这里指风记录、记载极点 3.(1)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2)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4.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鴳目光短浅。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绝”“图”“适”“辩”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此小大之辩也”判断句的翻译。 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事物)形象,概括人物(事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事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事物)的性格特征。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说明大鹏的硕大无比。斥鷃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可以分析出斥鷃的目光短浅。 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执策临之,曰:“天下无马!”

B. 策之不其道

其境过清

C. 与常马不可得

穷其林

D. 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4.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个字。

(2)下图的通知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本周五下午三点,特邀知名作家来我校作报告,与广大师生分享读书心得。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报告会。

学校办公室2017年4月19日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卜算子·咏梅》体现梅高洁坚贞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说》——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杜诗详注》

C. 《北冥有鱼》——庄子——《庄子集释》

D. 《卖炭翁》——白居易——《白香山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