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 《兑命》曰“学学半”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见”通“现”;B项,“食”通“饲”;D项,“兑”通“说”。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其翼/若垂天之云

C.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D.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漠漠昏黑(接近)

B. 之不以其道(鞭子)

C. 盗窃乱贼而不(兴起)

D. 海运则将于南冥(迁徙)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鹏之徙于南冥也,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B.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háo)     两(bìn)

(yáo)    翩两骑(piān)

B. (qīn)    枥(cáo)

鹏(kūn)    于南冥(xǐ)

C. (ào)    (wù)

死(bìng)    教学相(zhǎng)

D. (juàn)    护(bì)

命(yuè)    讲信修(mù)

 

查看答案

拓展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 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2)真无马邪   

(3)臣古之君人     

(4)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A. 潭西南

B.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C. 鸣之不能通其意

D. 时习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