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6年10月13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纪念红军...

2016年10月13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迎接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67周年,合肥市经开发区莲花小学新年校区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感受安徽崛起”主题活动。为响应号召,光华中学也以此为主题开展活动,下列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红色传承我来说】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革命诗词我来写】为缅怀先烈,传承革命传统,张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写出不同诗词中连续的两句革命诗词来感受伟大的红色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徽崛起我来画】活动中,大家通过拍一张家乡发展的照片,绘一幅家乡美景的图画等方式,记录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变化,表达对安徽、对祖国的祝福。下面是李华同学描写的一段有关家乡新貌的话,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按提示帮他修改。

宏村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之中。【A】一下车,一排排古色古香的老楼吸引了我。我们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小巷,【B】触摸着两边的青砖碧瓦和房前屋后潺潺的山泉声。我们仿佛看到了两百年前的小桥、流水、人家。

①【A】处句子语意重复,应将“________________”删除。

②【B】处句子搭配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一】传承红色圣火,共建和谐安徽。【示例二】追寻红色记忆,建设大美安徽。 (2)【示例】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①“古色古香的”或“老” ②触摸着两边的青砖碧瓦,聆听着房前屋后潺潺的山泉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要做到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他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注意一定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安徽崛起”的主题来拟写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选取有关革命的诗词来回答即可。 (3)此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①“古色古香”与“老”重复,应删去一个。②此句搭配不当,应改为“触摸着两边的青砖碧瓦,聆听着房前屋后潺潺的山泉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1)《名人传》是____________最早享誉文坛的名人传记,它真实地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________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最喜爱阅读英国女作家艾·丽·伏尼契的小说《________》,并受其主人公亚瑟的斗争精神影响很大;保尔·柯察金在________(人名)的启发和教育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逐步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yān然的美丽。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下,站成蓬勃的冷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志气从屈辱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③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宵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出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

④站起来,站出自己不jī的性格!站出自己磊落的襟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ān_____然   咬_____   不jī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擎天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④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⑤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小石潭记》中表明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小石潭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默写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我有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2)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若选择作文题(2),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

 

查看答案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

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

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

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